《蘇文詞誌論》說:氣盛則身強;氣弱則身衰;氣失則亡。中醫不是說死了就死了,而是說“喘不過氣來”。“要軟”就是身體各個部位都要軟,絕不讓它們硬。老子曾經用草來比喻。當草充滿活力時,它是非常柔軟的。秋天死了,就硬了。人的動脈應該是柔軟的,壹旦變硬就不是好事了。肝臟的蜂窩組織是柔軟的,壹旦變硬,也是很可怕的事情。
關於“嬰兒”,老子在第五十五章說:“德厚於子。毒蟲不蟄,野獸不捉,飛鳥不打。骨弱筋軟。未知和未知的結合是完美的。整天數不啞,也和諧。”嬰兒是軟弱的象征,是老子提倡的對象。老子喜歡把水和嬰兒比作軟弱。無論是排外還是軟,壹切都要在“自然”的狀態下進行。老子要我們像嬰兒壹樣,不是教人回去做嬰兒,而是要像嬰兒壹樣純潔單純,氣血充盈,形神和諧,活潑自然。生命回歸嬰兒,其氣可柔而不剛,潤而不燥。俗話說,和則生人,和則生祥。壹團氣流遍全身,病氣自然消除。道家修煉的很多方法都是由此轉化而來的。
在修煉或者養生領域有壹句行話叫:人和而生,神仙反而生,只有陰陽顛倒。要想逆齡成長,後天就得回歸自然,成年人回到嬰兒的狀態。第壹種做法是:均勻、緩慢、輕盈、輕柔地呼吸,就像嬰兒壹樣,甚至是嬰兒在媽媽肚子裏的狀態,那就是——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