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中醫講究“夏天養,三伏天養”。三伏天怎麽養?

中醫講究“夏天養,三伏天養”。三伏天怎麽養?

每年三伏天都是壹年中最熱、最濕、最潮濕的天氣,通常被稱為酷暑。三伏天壹般持續30到40天。這段時間如何養生才能保持健康?

中醫認為,夏季人體陽氣上升,向外發散,血液循環相應旺盛。在身體的臟腑之外,皮膚經常處於宣泄狀態,經常出汗以適應炎熱的天氣。

因此,身體容易出現臟腑功能失調,容易形成氣虛,出現身體疲勞、飲食減少等癥狀,甚至中暑、胃腸功能紊亂等疾病,影響健康。

但同時,這個賽季也是我們休養生息的最好時機。這裏根據中醫經典養生理論,總結出三伏天養生五大健身。

壹步洋

中醫強調“天人合壹”的理論,人體和自然生物的陽氣生於春,旺於夏,收於秋,藏於冬。三伏天氣溫最高,自然界的陽氣也最強,人體內的陽氣也最豐富。所以中醫提倡“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趁著三伏天“天氣”好,最適合溫陽祛寒邪。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有些疾病是由寒濕濕熱、火燥等外感邪氣引起的。

三伏天,人體處於旺盛的季節(皮膚毛孔擴張,血液循環旺盛)。這個時候補楊燦,去除了冬季的寒邪,達到了其他季節無法達到的雙重效果。

壹旦將風、寒、熱、濕、燥、火等邪氣驅逐出體外,不僅可以更好地治愈疾病,而且邪氣排出後人在炎熱的環境中也不會悶悶煩躁。

衣飾部

三伏天,濕氣極其充沛,濕氣重濁,容易濕熱結合,汗液難以蒸發排泄。濕邪最容易損傷脾臟,常使人感到四肢無力、胸悶、食欲不振。

而且濕熱下註會引起腸炎、痢疾等疾病。所以這個時候飲食要清淡、營養、易消化,忌生冷油膩。中國三伏天食療文化歷史悠久,流傳甚廣。

1,瓜菜清熱

冬瓜、黃瓜、苦瓜、山藥、芹菜都是清熱祛濕的佳品。黃瓜生吃最好,苦瓜是體熱的人最好的選擇,炒瓜子可以祛濕,洗西瓜皮炒青菜也可以清熱,大麥和紅豆可以達到很好的祛濕效果。

2、酸能產液

出汗過多會耗氣傷陰。因此,多吃酸味食物可以起到預防作用,並能生津止渴,增強食欲,幫助消化。

酸味食物包括很多水果,如檸檬、烏梅、山楂、番茄、葡萄、菠蘿、芒果、獼猴桃等。

3.多吃豆類

宋朱《方集》中有綠豆、赤小豆、黑豆“三豆湯”的方劑。綠豆、紅豆有清熱解暑、利尿的作用,黑豆健脾補腎。

「三豆湯」取上述三種豆各20克,洗凈浸泡1小時,然後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再轉小火慢煮1小時。豆子開花後,還可以加入適量冰糖(繼續煮5分鐘即可),每周可以喝兩次。

適當的程度

夏天,人體陽氣最重。中醫養生的原則之壹就是順應自然規律。夏天不要貪涼。用冷飲消暑吃涼菜沒問題,但是不控制對身體有害。

至於三伏天要不要喝熱湯把體內積寒逼出來,中醫認為要看個人體質。

另外,空調溫度不能太低,最好根據體質調節溫度。老人、體弱者和小孩最好將室溫控制在28℃左右。

東野特別提到,還有壹種情況就是不宜大量飲用含有菊花、金銀花、荷葉等中藥成分的涼茶飲料來祛火。

適當的慢動作

炎熱的夏天,人容易出汗,如果運動,更容易汗如雨下。有些人甚至希望借助高強度運動來達到鍛煉或減肥的效果。提醒大家,健身值得提倡,但過度運動會損害身體機能。

人們應該選擇在早上或晚上進行適度的運動,如練習太極拳,以鼓勵陽氣的頭發生長和增加汗液的排泄,從而驅動被困在體內的寒冷散發體表,增強體質。

適當的水合作用

三伏天補水養生最重要。

三伏天稍微動壹下就容易出汗,然後口渴感很強。要根據出汗量喝水,不能等到渴了才想到喝水。定時喝水,比如開水、茶水。其中,中藥飲料多為防暑清熱飲料、防暑養胃飲和潤喉清咽茶。

夏季養生,第壹要務是“養”。我們應該根據中醫理論科學地保持健康。中醫最講究平衡,所以我們更要註意平衡,多補充,才能獲得更好的保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