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首都博物館簡介(附圖片!)

首都博物館簡介(附圖片!)

[編輯此段]首都博物館簡介

首都博物館,位於夫子廟,是北京的壹座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屬於中國省市級綜合博物館。首都博物館1953開始籌備,198110正式對外開放。當時博物館位於北京東城區國子監街夫子廟。夫子廟占地22000平方米,始建於元代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歷經代修,三進院落保存完好。主要建築包括師父門、大成門、大成殿和崇聖寺。明清學者題寫的碑林是中國唯壹的碑林。兩側寺廟辟為展廳,占地2000多平方米,環境幽雅。

為了容納更多的藏品,服務更多的參觀者。1999作為北京市十五期間重點文化建設項目,首都博物館新館立項申請於1999獲得北京市政府批準,於2001、65438+2月正式奠基。首都博物館新館於2006年5月6日正式開館。出現在西城區白雲路西側(復興門外大街16號)中華第壹街長安街西延長線上。新首都博物館是壹座設施最先進的現代化綜合博物館。新館展覽以首都博物館的歷史藏品和北京出土文物為基礎,吸收北京歷史、文物、考古及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鑒國內外博物館的成功經驗,形成獨具北京特色的現代展覽。首都博物館以其宏偉的建築、豐富的展覽、先進的技術、完善的功能,成為與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國際大都市”地位相稱的大型現代化博物館,躋身“國內壹流、國際先進”博物館之列。

首都博物館是壹座設施最先進的現代化綜合博物館。它是北京市政府投資建設的面向21世紀的大型現代化文化設施,是新世紀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之壹。由於對文化遺產保護改革發展的突出貢獻,2007年5月24日,首都博物館被人事部、國家文物局授予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編輯此段落]展覽展示

自開館以來,首都博物館已舉辦了多次在國內外廣受好評的歷史文物展覽,如:北京歷史文物展、元代歷史展、老北京春節民俗展、收藏陶瓷、書畫真偽鑒定展、北京歷史文化展等。內部:基本展覽、專題展覽、臨時展覽、文物庫房、社會教育區、商業研究區、行政辦公區、綜合服務區、地下車庫等。新館功能完善,設施先進,躋身國際先進、國內壹流的現代化博物館行列。集文物收藏、展覽、修復、研究、教育、交流於壹體。

2000年,首都博物館新館開工建設,展覽大綱的編制工作隨即展開;展覽大綱得到了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院、北京社會科學院等多位學術權威的指導,力求反映學界公認的最新成果。展示設計力求用全新的設計理念,突破傳統枯燥的展示模式,充分利用現代展示技術和手法,營造不同種類的展示氛圍,給觀眾壹種體驗式的參觀體驗,具有形式上的親和力、趣味性和互動性,雅俗共賞。

幾十年來,首都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的文物,藏品達25萬件,包括青銅器、陶器、字畫、石雕、錢幣、玉器、印章、織繡、竹木牛角、佛像、文具、民間工藝品等。藏品中也有許多享譽海內外的孤品和珍品。首都博物館共收藏文物83000余件,其中壹級品305件。藏品多為建國後北京出土的文物,從新石器時代、商周到遼、金、元、明、清。藏品中的珍品,如京郊劉立河出土的周代青銅器金鼎,高62厘米,重465,438±0.5公斤。內墻上有4行26字,對研究北京古代史意義重大。此外還有《博時刻》、《碧玉版十三行》等。

首都博物館有基礎展、精品展和臨時展。

基本陳列包括古都北京歷史文化、古都北京城市建設、老北京民俗陳列。古都北京歷史文化和古都北京城市建設是首都博物館展覽的核心,展示了波瀾壯闊的北京文化,壹直在崛起,走向輝煌的首都發展史,成為打造國內壹流博物館的品牌展示。

精品展覽包括古代瓷器美術展、顏地青銅器美術展、古代書法美術展、古代繪畫美術展、古代玉器美術展、古代佛教美術展和書房美術展。這七大館藏精品展和老北京民俗展是北京文化展示的補充和深化。

以上展覽* * *展示了館藏文物5622件。

這個臨時展覽是壹個研究和欣賞北京文化與其他文化、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之間關系的舞臺。

[編輯本段]設計理念

首都博物館內景首都博物館的建築設計理念是“以人為本、文物為本、服務社會”,強調“過去與未來、歷史與現代、藝術與自然的和諧統壹”。首都博物館的設計源於博物館是連接歷史、現代和未來的場所的理念,將傳統材料與現代材料並置,表達對歷史和未來的描述。傾斜的青銅體穿墻而出,生出文物發掘的形象;懸挑的屋頂無疑影射了中國傳統的屋檐,而懸掛的框架磚墻則模糊了古城墻與現代幕墻的界限;廣場的斜坡以皇宮高層建築的手法為基礎,襯托出宏偉的巨型結構。簡潔的矩形平面與北京的城市格局相協調,不對稱的造型與街角空間相呼應。青銅、木材和磚石等傳統材料代表了北京的悠久歷史。不銹鋼天花板、玻璃幕墻和先進的建築技術展現了新北京的現代化。陽光館四季竹園將景觀空間引入博物館,室外下沈式竹園延伸至室內,打破了傳統博物館空間封閉、沈悶的感覺,營造了開放、溫暖、明亮的文化休閑環境。園林與文物展廳的時空交錯,展現了獨特的東方藝術魅力。

[編輯本段]建築風格

首都博物館新館占地248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3390平方米。它地下兩層,地上五層。北面設計綠色文化廣場,東面設計下沈式竹園。該建築(地上)東西長152米,南北寬66米,建築高度41米。建築外形主要由三部分組成:長方形圍護結構、橢圓形立面和金屬屋頂。建築內部分為三個獨立建築,分別是:長方形展廳、橢圓形主題展廳和條形辦公科研樓。它們之間的空間是中央大廳和室內竹園。自然光的運用,古樸的中式牌樓,下沈的竹院,流水,為觀眾營造了壹個兼具人文與自然情調的環境。

首都博物館的建築本身就是壹件集古典美和現代美於壹體的建築藝術品,既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又有鮮明的現代感。巨大的屋頂繼承了中國傳統建築深遠的挑檐;長長的石幕墻象征著中國的古城墻;廣場的斜坡繼承了古代高臺的建築風格;在大廳北門外的地面上,嵌有阿明王朝牌樓,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平面中軸線的特點。橢圓形的青銅展廳傾斜出墻,寓意古代文物破土而出。青銅、木材和磚石的廣泛使用顯示了悠久的歷史。北廣場和大堂所用的石材產自房山地區,自古以來就為北京的建設供應石材。廣場展廳外部裝修采用北京最常見的榆木;橢圓形展廳的外部裝飾由青銅制成,並飾有北京出土的西周青銅器圖案。鋼屋頂、玻璃幕墻等。展現北京強大的時代步伐,大空間和通透的視覺效果符合當代建築的國際時尚潮流。

[編輯本段]建築指標和功能

新首都博物館不僅是重要的文化設施,也是北京文物保護和研究的基地,向公眾和青少年傳播愛國主義、歷史和科學知識,是北京舉行儀式和慶祝活動的重要場所,是人們旅遊和休閑的理想場所。建築設計重視博物館特定的功能需求,盡量以清晰、簡潔、符合邏輯的方式處理各功能區之間的關系。主要功能分為展覽區、社會教育區、綜合服務區、業務研究區、地下停車庫、行政辦公區、安保區、收藏區、設備區。

文物安全環境監控:首都博物館采用先進獨特的智能空調系統,恒濕不恒溫,將文物庫房和展廳內相對濕度的變化範圍控制在2%以內,極大地保證了文物儲存的安全性;同時使展廳的溫度在壹定程度上隨外界自然溫度而波動,給人以更好的舒適感。

禮儀和公共活動:舉行儀式活動時,相關口號和背景信息將在儀式開始前在大廳的多媒體投影屏幕上顯示。儀式期間,整個大廳的音響效果均勻而清晰。大堂配備新聞攝影電源和新聞發布信息終端,可根據會議和禮儀進度自動控制相關燈光、幕布、音響、投影等設備。室外廣場的大屏幕可以同時直播儀式,並自行對儀式進行現場拍攝和錄制。儀式後半小時內可提供相應的多媒體光盤。

對觀眾的現場服務:在博物館的大門和大廳安裝導遊系統,讓公眾自由瀏覽和查詢博物館的基本情況和參觀信息。檢票系統出售博物館的全價、優惠價等各種門票,可以自動識別門票的真偽和面額,讓觀眾即使當天臨時離開博物館也可以返回繼續參觀。

信息服務:利用信息技術將歷史音像資料數字化,建立音像節目數據庫和點播系統,觀眾可以通過電腦屏幕或電話撥號,自由點播自己想聽或想看的曲藝、戲曲節目。

多功能報告廳:通過數字網絡、廣播電臺、電視網絡(有線/無線)和視頻直播、數據網絡互動廣播、電子出版物後期制作,實現現場會議和網上會議相結合。互聯網用戶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通過瀏覽我館局域網實時參與現場學術討論。

中央禮儀廳——面積2000多平方米,高34米,是我國舉行文化特色突出、富有現代氣息的禮儀活動和大型文化活動的理想場所。

展廳——不同類型的展廳相對獨立,既方便觀眾選擇性參觀,縮短參觀路線,又方便安全管理。寬闊的展廳面積和足夠的高度也為各種展覽設計提供了理想的空間。3000多平方米的臨時展廳將為國內外文化藝術交流提供壹流的展示平臺。智能溫濕度控制系統和安防消防系統為舉辦最珍貴的文物展覽提供了條件。

文物庫房——面積充足,分隔合理;安全消防設施先進齊全;利用10噸液壓電梯,文物運輸車可以從地面運輸到地下二層庫房,這在目前中外博物館中是絕無僅有的。

多功能會議廳-擁有中國最精選的設施,如多語種同聲傳譯、數字電影播放、會議投票系統、會議廳專用網站等。

數字放映廳——超廣視角弧形屏幕,可播放高清數字電影。這臺設備的分辨率是國內外最高的。目前第壹部電影是《輝煌北京》。未來將制作三維數字電影。

[編輯本段]先進的技術

收藏、展覽和研究是博物館的三大任務。首博新館充分吸收和采用了當今世界博物館建設的先進技術,在這三個方面都達到了國內壹流水平。

智能化工程——展廳內安裝智能溫濕度控制的空調系統,保證展廳內觀眾活動空間舒適,同時展櫃內保持有利於文物保護的溫濕度;在文物庫房中,根據不同材質的文物存放區域,提供不同的溫度和濕度。館內安全技術防範系統(含停車庫管理及照明控制)、火災監控及自動滅火系統(含緊急廣播系統)、樓宇自動化系統、聲光聯動控制系統全面智能化;其中,自動滅火也是針對文物易遇水的特點專門設計的。

數字博物館建設——世博會首個數字化建設項目,是全國文化藝術界的創新項目;

(1)數字化技術途徑實現博物館信息資源建設的完整框架;館藏管理的數字化管理;

(2)展覽充分利用數字技術作為輔助手段,在展覽的必要位置設置多屏投影、幻影成像、虛擬現實圖像、數字電影等多媒體展示項目,提升展覽效果;打破以往教科書式的繁瑣和單調;

(3)在國內率先建立了以博物館專業子系統為基礎,服務於各部門和參觀者(包括館外人士)的綜合信息平臺。

首都博物館數字化專業子系統包括文化遺產信息管理系統、多媒體展示後臺管理系統、首都博物館網站等11項。

多媒體展覽——在陳中,多屏投影(國際博物館領域首次使用)、幻影成像、數字電影等多媒體展覽手段被廣泛運用,提升展覽效果,深化實物展品的信息傳遞,徹底打破了以往歷史文物展覽教材的枯燥和單調。

環保節能——它是中國第壹個利用太陽能發電的博物館和文化場館,采用的是皮膚無定形的柔性太陽能電池板。館內還采用了節能燈和膠體電池EPS應急電源;館內裝飾材料、展櫃等展覽用品均為符合國家標準的綠色產品。

文物修復——引進成套先進的文物保護修復設備,以高科技手段全面提升文物保護修復水平,把首都博物館打造成中國北方的文物保護修復中心。

[編輯本段]優質服務

在完善先進設備設施和人性化服務原則的基礎上;

接待服務-多語種服務咨詢、儲物櫃、公共飲水臺、休息座椅、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場等。並為殘疾人準備了電梯、輪椅和電話;嬰兒房、嬰兒車等。是為嬰兒準備的。同時為特殊人群配備了六塊觸摸屏。

導遊講解服務——為觀眾免費提供中英文多語種導遊圖和展覽彩頁;提供多語種評論員和專家的專題講座;觸摸屏查詢電腦,多語種智能語音導航機,國內首次采用多語種個人掌上電腦(PDA)導航。

中央禮儀廳大屏幕——采用目前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全彩大屏幕,播放介紹北京首展、臨展、古跡的數字電影;展覽和服務信息通過使用具有兩種原色的大屏幕以文本形式播放。

教育與互動服務——博物館常年舉辦專題講座、兒童主題活動、動手體驗項目、互動多媒體項目。

休閑商業服務-餐廳、咖啡廳、茶室、紀念品商店、書店、自動取款機、郵箱、公用電話等設施向觀眾開放。

首都博物館作為現代化的綜合性博物館,必將為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建設首都北京社會主義文化做出新的貢獻。

[編輯此段]訪問信息

開放時間:

09:00-17:00(16:00停止售票,周壹閉館)。

票價:

免費參觀。市民參觀首都博物館必須提前預訂免費門票,未提前預約的遊客不予接待。

資料流量資訊

1.地鐵:1線木樨地站。

二、乘車路線:

52、114、308、337木樨地東站

37路三裏河東路南口站

26、45、114、308、319、937、937、1 —— 7、937、937金星專線白雲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