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具有舒筋通絡、活血化瘀、松解粘連、調筋復元的作用,對病程短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效果顯著。是通過手法通絡、活血、化瘀,達到剝離粘連,消除患部皮膚肌肉、肌腱痙攣,化瘀、生肌、止痛、牽引恢復椎間盤,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2腰椎間盤突出按摩點1,患者俯臥。施術者雙手自上而下沿督脈、膀胱經滾動,手法深透。連續操作3-4分鐘後,在腎俞穴吸。直到產生明顯的溫暖感。
2.患者俯臥,操作者雙手沿督脈、膀胱經自上而下做掌根揉捏,手法深而透,操作持續3-4分鐘,再揉至產生明顯溫熱感為止。
3.患者俯臥,操作者雙手自上而下托住膀胱經。手法深透,持續操作3-4次,關鍵點可提腎俞穴、大腸俞穴。
4.患者俯臥,操作者用手以掌根推背部2-3次,輕彈第2-3腰椎橫突旁、髂腰肌韌帶、腰骶關節、髂脊背處1-2分鐘。
5.點環跳穴、承府穴、衛中穴、承山穴,深按壹會兒,再輕輕揉捏。
6.患者側臥,下肢伸直接觸床面,另壹下肢屈曲。操作者位於患者腰部後方,壹肘抵住患者肩部前方,另壹肘抵住髂前上棘後方。雙手同時反方向發力,使腰椎旋轉。當它旋轉到最大程度時,突然用力壹按,“哢嚓”壹聲表示斜拉成功,然後另壹側腰部傾斜。
3.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取坐位,雙手掌根從背部向下摩擦至骶尾部,由輕到重重復3分鐘,然後按壓腰陽關、成山、委中、環跳等穴位分別65、438+0分鐘,最後用掌根推腰骶部2分鐘。
4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癥狀該病最常見的部位是在負荷和活動量最大的第4-5腰椎或腰骶椎之間。前突多偏向壹側,主要表現為單側腰痛,同側髖、大腿區有弦痛或麻木,部分放射至小腿外側及足背,其次為坐骨神經痛。疼痛劇烈時,腰部不敢動,行走困難。咳嗽、打噴嚏、腹壓時,疼痛加重,臥床疼痛稍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