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泡藥酒的方法
先將買來的藥材打碎或剪短洗凈,然後用涼開水浸泡,既能洗去汙垢,又能防止藥材吸收過多的酒。然後,把它們拿出來,裝在玻璃瓶或玻璃瓶罐裏,用白酒勾兌。壹般白酒與藥材的比例為1: 7 ~ 1: 10,至少要將藥材全部淹沒。最後要封好口,每天搖幾次,讓藥材的有效成分充分析出。泡半個月就可以喝了。有些貴重的藥材,喝完酒可以泡幾次。
用酒浸泡中草藥,可以浸出很多水不能浸出的有效成分。所以藥酒的滋補和治療效果比中藥湯劑好。但是,藥酒畢竟不同於普通白酒。除了滋補藥酒,治療藥酒在痊愈後也要停用。
藥酒的用量可根據患者對酒的耐受力,每次30 ~ 50毫升。不善飲酒者,可將藥酒與葡萄酒、黃酒或涼開水按1: 1-10的比例混合,按量飲用。藥酒雖然含有酒精,但濃度不高,服用量小,壹般不會產生副作用。少量飲用還能增加唾液和胃液的分泌,有助於胃腸消化吸收。
2.喝藥酒的誤區
1,藥酒滋補不分
服用藥酒前壹定要認清藥效。壹般藥酒分為治療藥酒和滋補藥酒。前者具有特定的醫療作用,主要根據醫生的處方或經驗配制,臨床效果明顯,服用方法嚴格。市面上常見的多是滋補酒,有保健作用,要根據個人情況服用。
2、藥酒吃。
很多人會在聚餐時拿出精心釀造的藥酒與親朋好友分享。這其實是不對的。藥酒本身是有效的。通常情況下,不能隨餐服藥。服用藥酒也要遵守這個規則。隨餐飲用藥酒不僅會刺激消化道,還會影響療效。
3.藥酒越老越好。
很多人誤以為酒是陳年的香,藥酒應該泡的時間越長越好。事實並非如此。喝藥酒要註意陳釀,妥善存放。壹般優質葡萄酒最好存放4 ~ 5年。如果繼續存放,酒精含量會降低,酒味會變淡,香氣會消失,藥效也會受到影響。如果有大量沈澱或酸敗,壹定不能再喝。
3、藥酒養生原則。
1,辯證應用
藥酒隨藥物不同,藥性不同,補藥具有不同的補血、滋陰、溫陽、益氣的作用。治療師在化痰、祛濕、理氣、活血、消食等方面有差異,不能都用。虛要補,瘀要通;寒者宜溫,熱者宜清。
而且每壹種藥酒都有自己的適應範圍,看到就不能喝。即使是滋補藥酒也不宜多服。比如脾胃虛弱的人,服用含人參的補酒,會引起胸悶、腹脹、食欲不振。比如陰虛患者服用含鹿茸的補酒,會出現發熱、煩躁甚至流鼻血的情況。所以要根據病情選擇藥酒,適當使用。
2.因人而異
滋補保健藥酒壹般用於氣血兩虛、肝腎陰虛、脾氣虛弱、神經衰弱者。比如陽熱體質的人慎用熱藥酒,陰寒體質的人不宜用涼藥酒。藥酒的選擇要根據自己的體質來決定,最好提前和醫生溝通,了解自己的體質,以便對癥喝藥酒。任何人服用藥酒或喝葡萄酒,都要根據人的耐受力,合理適量,不宜多飲或過量服用,以免引起頭暈、嘔吐、心悸等不良反應。
3、有限使用
藥酒最好喝壹湯匙左右,即15 ~ 20毫升,最好不要引用太多,最多不超過100毫升。同時,也不要長期喝藥酒。通常壹個療程持續3個月。喝完壹個療程,可以暫停壹段時間,再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繼續喝。年老體弱者,由於代謝功能相對較慢,也應少喝藥酒,不宜多喝。
4.它隨時間而變化
自然界壹年四季都有陰陽變化。春季陽氣旺盛,夏季陽氣開始減退,秋季陰氣旺盛,冬季陰氣旺盛。醫學教學,《內經》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如早春陽氣觸發,甘甜之品可散入陽氣,助春陽,禦寒服有利於護陽。但大新、熱參、鹿茸、附子不適合春季養生;冬季用藥應遵循“秋冬養陰”、“不擾陽”的原則。
4、常見藥酒的功效
1.首烏益壽酒
該酒主要由何首烏、黑芝麻、黃精、當歸、枸杞子、白芍、黃芪制成。能有效治療太陽穴早白,腎虛腰酸,腿軟氣虛血弱,效果很大,長期服用不會有副作用。
2.丹參酒
該酒主要由丹參、檀香、木香、砂仁、赤芍、黨參等制成。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具有活血化瘀、益氣強心的作用。
3.養血安神酒
此酒主要由茯苓、炒棗仁、五味子、白芍、琥珀粉、桑椹等制成。,提示服用可治療長期失眠、入睡困難、多夢驚恐、長期虛弱、記憶力差、精神疲勞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