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寒冷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以增強機體的禦寒能力,從而造成熱量的過度流失。所以增加熱能應該是冬季補充營養的主要方式。
冬季飲食要補充產熱營養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提高機體對低溫的耐受力。此外,還應補充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雞鴨肉、蛋類、魚類、奶類、豆類及其制品等。
目前,含澱粉的糖仍是熱量的主要來源,但在寒冷的冬季,糖往往無法滿足人體對熱能的需求,容易導致身體的衰退和抗病能力低下,並導致感冒、哮喘、氣管炎等舊病復發。因此,冬季的日常飲食可以適當添加壹些“肥美香甜可口”的食物。
身體虛弱且無嚴重疾病的人,可適當選擇壹些藥食同源的食物,如紅棗、薏苡仁、花生、核桃、黑芝麻、蓮子、山藥、扁豆、桂圓、山楂等。,根據自己的實際身體狀況,再配合營養豐富的食物,達到禦寒進補的目的。
2.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
冬季蔬菜數量少,品種比較單壹,尤其是北方地區。冬季過後,人體往往容易缺乏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B,尤其是維生素C,導致很多老年人出現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出血等癥狀。
因此,在冬季,婦女和老年人應增加無機鹽和維生素的攝入,特別是要保證鈣和鐵的充足供應。維生素A可以增強人體的耐寒能力,可以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肝臟、胡蘿蔔、南瓜、紅薯等。維生素C可以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對血管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所以要註意新鮮蔬菜水果的攝入。
醫學研究表明,人怕冷與飲食中無機鹽的缺乏密切相關。專家建議,冬季應多吃帶根的蔬菜,如胡蘿蔔、百合、紅薯、蓮藕、青菜、大白菜等,因為蔬菜的根部含無機鹽較多。
冬季進補禦寒,如忽視人體的生理耐寒能力,壹味依靠食物禦寒,過多食用高熱能、高脂肪的食物和酒精等。,容易引起和加重心血管疾病。因此,冬季應堅持適當的運動,如打太極拳、散步、球類運動等,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增強胃腸道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真正達到吃出效益的目的。
3.三種適合冬季療養的飲食
壹個人應該吃粥。古代養生專家提倡冬末喝點熱粥。在飲食方面,人們認為冬天應該吃羊肉粥來溫暖陽氣。如果在粳米粥中加入壹些紅棗和紅豆,可以感到溫暖和精力充沛。民間有在冬季至日吃紅豆粥的習慣,臘月初八吃“臘八粥”,臘月二十五吃“八寶粥”。
二、宜食溫性之品以取陽生陰之意,故冬季宜食牛羊肉、狗肉、龍眼肉、棗、蛋、山藥、豬血、糯米、韭菜。冬天每餐喝壹小杯酒,對中老年人大有好處。
三益堅果的產品。冬天要多吃核桃、栗子、松子、花生、葵花子、芝麻、黑豆、黑米。
4.冬季飲食調理四忌
忌生冷食物。冬天氣候寒冷,忌食黏冷食物,尤其是老人和小孩,熟食和熱食都要吃。因為生食、冷食不易消化,會損傷脾胃。
第二,忌吃苦澀生冷的食物。苦事可泄,易傷楊琪,擾亂閉氣,損傷脾胃;寒涼的東西容易引起腹瀉。但不宜吃熱的食物,因為多吃熱的食物容易上火;熱傷胃陰,也傷脾胃。
三不喝烈酒。冬天可以適當喝低度葡萄酒,最好是葡萄酒。但是只能少喝,喝多了傷脾胃。不要喝過熱的飲料,否則容易造成皮膚黏膜大面積損傷。
四忌吃太多橘子。橘子是高熱量的水果。如果壹次吃多了,大人小孩都會上火,出現口幹咽痛等癥狀。所以橘子不宜多吃。如果他們已經“上火”了,可以用海帶50克,洗凈後切碎,放在水裏煮,不喝茶,可以“去火”。
飲食習慣影響健康。
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註飲食與健康的關系。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僅有利於補充人體健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還能預防和治療各種不利於人體健康和健美的疾病。所以要在均衡飲食的基礎上,選擇功效獨特的食物,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