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84這兩個年齡數字怎麽來的?它和中國古代聖人孔孟兩個死亡時代有關。
孔子公元前551年去世,壹是在公元前479年72歲,虛歲是73歲,孟子公元前372年去世,壹是在公元前289年83歲84歲,虛歲是。因為我們的年齡是虛歲,所以孔子是以73歲計算的,孟子是以84歲死亡的。中國古代是很推崇孔孟的,孔孟認為死亡的年齡是很不吉利的,並把它分成兩個年齡說,“認為”在這兩個年齡都容易死的脊聖,何況壹般人呢?於是這種說法壹代壹代傳下來,越傳越廣,越傳越難,甚至帶有封建迷信的色彩,致使壹些老人到了這個年齡就吃得毫無顧忌,甜的、不甜的,都覺怏怏不樂,很怕不超過這種過去的“坎”。如遇頭疼腦熱的小毛病,也就是撞墻、恐怖、鼠竄,使原本思想已經承受很大壓力的人,無法承受衰老的身體如此大的壓力,常常出現壹些疾病(有時甚至是思想疾病),影響健康生活。
現在,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醫療保健水平不斷提高,發展迅速,人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平均壽命在逐步延長,“人活到七十古稀”已經成為歷史。現在是70歲最低,80歲弟弟,90歲微笑,100歲並不少見。據專家介紹,73歲和84歲這兩個年齡,其死亡率與72、74、83、85這四個相鄰的年齡相比,並無明顯差別,這也解釋了“嚴37歲,73歲不請自來”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人們不相信。
長,剩余的歲月,是所有人的共同願望。既然人生沒有“坎”,就應該在73歲和84歲時振作精神,擺脫各種不利因素對他的幹擾,放松下來,不要疑神疑鬼。壹旦發生小傷小病,就要正確對待,積極治療,並培養樂觀鍛煉的精神,科學健康,糾正壹切不良生活習慣,活到100歲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