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中醫兒科知識點輔導:新生兒病證——臍風

中醫兒科知識點輔導:新生兒病證——臍風

[概述]

1.定義臍風是臍帶斷裂處理不當和接觸不潔物引起的疾病。臨床上表現為口唇青紫、牙齒緊咬、苦笑,甚至四肢抽搐、角弓內翻。又稱“四六級風”、“七日風”、“無聲風”。

2.發生率

①發病年齡:多見於出生後4-7天的新生兒。由於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這種新的分娩方式,這種疾病的發病率明顯下降。

②預後:發病越早,驚厥越頻繁,預後越差。這種病死亡率很高,壹定要樹立預防重於治療的思想,做好預防工作。

[病因和發病機制]

1.病因學

(1)臍帶處理不當,風寒濁邪入侵。

②護臍不到位,風寒邪毒入侵。

2.發病機理

風寒、水濕、*毒入臍,邪毒閉絡,致肝風內動;邪毒為臟,肝木乘脾。

[臨床表現]

頭腦還清醒的時候,初期會有牙齒牽引,吸奶困難。漸漸的,嘴巴會捏,額頭會皺眉,臉會歪,四肢會僵硬,角度會反。癲癇發作時有發生,稍有刺激(如聲、光、飲水、針刺或輕觸等。)會引起癲癇發作。

[診斷要點]

(1)有臍帶雜質史。發病時間為出生後3 ~ 14天。

②典型癥狀,如苦笑、緊咬牙齒、陣發性抽搐、肢體僵硬等。

(3)培養臍部分泌物,可發現破傷風桿菌。

[辨證]

胎兒休克

又稱“胎驚”,是小兒驚風的壹種綜合征。癥狀包括高熱驚厥、牙齒緊咬、痰多涎多等。它不同於臍風,嘴唇緊繃,牙齒緊咬,苦笑,甚至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發熱不太好,神誌還算清醒。

風癲

以陣發性精神錯亂為特征的疾病。臨床上可能會突然暈倒,口吐唾沫,直視眼睛,四肢抽搐或口中發出異常聲響,發作後立即清醒,與常人無異。臍風:表現為出現嘴唇青紫、牙齒緊咬、苦笑,甚至四肢抽搐、角弓內翻等。但臍風發作時,他更清醒。

【辨證論治】

1.辨證要點

(1)分清輕重

輕癥包括發病晚、驚厥發作晚、時間短;嚴重綜合征發病早,抽搐出現快,發作頻繁,甚至窒息。

②區分虛實。

壹開始是實證,經常抽搐,角弓倒置,便秘,腹蹼硬;連續數日,面色蒼白,四肢抽搐,呼吸微弱,軀幹柔軟,都是虛證的癥狀。

2.治療原則:通經活絡,祛風解痙,清熱瀉肝解毒。

3.分類和處理

①經絡阻塞

癥狀:打噴嚏、流淚、煩躁哭鬧、張口不暢、吸吮口松散、苦笑、頸部僵硬或四肢抽搐。

楚,淡紅舌,薄苔,紫指紋。

治療:祛風通絡。

處方:於震粉

②帶內臟的邪毒。

癥狀:不哭不乳,面青唇紫,頸部僵硬,角拱上翹,四肢經常抽搐,臍脹腹緊,排便困難,體熱多汗,咯痰氣短,舌質暗紅,苔薄,指紋青。

治療:外部和內部解決方案。

藥方:集成苓苓丹加減。

[預防和護理]

預防

積極推廣和普及新的分娩方式,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註意臍部的清潔和護理,防止臍部感染。

對於接近預產期的孕婦,秦英會去看望她們,以防產後臍帶斷裂。

如有急產,應自行斷臍帶,然後按消毒規則再次斷臍帶,並註射3000單位破傷風抗毒素。

護士

保持病房安靜,光線要暗,空氣要流通,盡量避免接觸孩子。必須防止兒童受到聲音、強光、觸摸或註射的刺激。

抽搐時不宜服藥和哺乳。

為保證飲食供應,牙齒閉合時可采用鼻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