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

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

在教學中,既要樹立生命意識,又要灌輸生命意識。近年來,校園暴力新聞屢見不鮮,交通事故時有發生,尤其是在農村中學。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意識尤為重要。

關鍵詞: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生命意識

目前,受社會和家庭狀況的影響,農村中學生存在許多問題。由於家庭地位的原因,農民工現象十分突出,很多學生家長外出打工,對孩子缺乏關心、照顧和監控。留在家裏的孩子,大部分都成了留守兒童。父母管不了,爺爺奶奶管不了,也沒人接。他們私自騎自行車上學,交通事故時有發生。沒有有效的監督,打架是常見的。很多學生的感情越來越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有的甚至壹點挫折就自殺。壹幕幕悲劇令人心碎,發人深省。為什麽年輕的生命如此脆弱?現代學生生命意識的培養已成為學校教育中壹個迫切的課題,也是全社會關註的話題。語文學科在對學生進行祖國語言文字教育的同時,也應該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重任。作為壹名中學語文教師,將生命教育滲透到語文學科中是壹種責任。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講究策略,把握好生命教育的時機,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讓他們學會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珍惜生命,關註生存危機,提高生存技能和生活質量,使學生自由和諧地全面發展。那麽,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呢?

第壹,培養生活感

(1)學會積極熱情地對待事物和他人,培養樂觀的生活態度。

目前,在農村教育中,很多家庭外出打工謀生,導致家裏留守兒童過多的現象非常普遍。家裏沒人管,我心理承受能力差,對自己沒有約束。所以來學校的時候,老師要註意接觸學生的情緒。在日常生活中,讓學生懂得明辨是非,學會區分好壞,熱情對待好人好事,在學習生活中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因為與他人形成和諧的關系是快樂學習的重要條件。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與他人合作,取長補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學會了如何與人相處,找到了解決自己疑惑的方法,也從別人那裏學到了壹些好的學習方法。這樣,學習就會變得輕松愉快。

(2)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增強自信心。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自己,有必要在學校中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老師是和妳接觸最多的人。妳覺得老師最喜歡妳什麽?爸爸媽媽把妳養大,他們最了解妳。妳知道爸爸媽媽最喜歡妳什麽嗎?每天和妳壹起玩的朋友喜歡妳什麽?這樣,讓同學們在全班同學面前說說自己最大的優點,把自己最優秀的才華展示給大家。讓孩子們在大家的熱烈掌聲中充分肯定自己,增強自信心。同時告訴他們,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妳可能還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不足,但沒關系。只要妳意識到這些缺點,以後努力改掉這些壞習慣,妳就會變得更可愛,大家也會更喜歡妳。讓學生充分發現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並根據自己的情況給自己設定壹個想要的目標,鼓勵他們利用和發揮自己的長處,摒棄自己的短處,滿懷信心地向目標邁進。在農村教育中,讓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尤為重要。

(三)在生活中快樂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廣泛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廣泛的人,可以從學習的很多方面獲取各種知識,掌握各種生活學習技能,並把這些轉化為自己的優勢,運用到自己的學習生活中。這樣,他們會獲得很多學習的樂趣。

生活化教學是將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生活背景中,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和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動態知識,真正陶冶情操。

課本上的每壹篇課文都來源於生活,課堂教學的延伸等於生活的延伸。要以課堂為切入點實施生活化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使教學貼近生活、貼近實踐。這樣,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真正得到啟迪;只有這樣,才能賦予文本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在生活中堅強,做生活的主人。

二,滲透生命意識的具體措施

(壹)結合初中階段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理解教材中深刻豐富的生命內涵。比如教《走路》的時候欣賞《讓愛住在我家》的音樂,然後過渡壹下。“同學們,聽著這溫馨甜蜜的音樂,我想大家壹定會想起我們溫暖的家。老師想問問大家,妳們家都有哪些人?妳們在壹起的時候都做些什麽?”這時候學生有很多話要說,老師就會順水推舟,切入親情和生活的主題,展示壹些溫馨家庭的畫面。

(二)構建民主課堂,完成師生的生命成長。

生命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學生,生命教育的成果也應該是學生。構建民主的課堂氛圍,使教育過程人性化,更有利於生命教育目標的完成。構建集閱讀、品味、理解於壹體的課堂,追求深度的生活感。生命教育只有與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聯系起來,才能真正變得鮮活、有意義、充滿活力。

(三)充分利用語文閱讀課,拓展和延伸生命教育。

對學生的閱讀方向給予適當的引導,引導學生寫讀後感,談談對人生的思考,並經常開設生命教育閱讀話題交流專場。語文教師不僅要把閱讀課定位在閱讀的形式上,還要帶領學生觀看網絡、電影、視頻等生命教育素材,豐富生命教育的內容。比如看汶川地震教育片,震撼人心的細節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可貴,讓學生形成復習意識。教學應該是個體生命進行的具體而豐富的生命活動。

總之,在農村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多種教學形式,滲透生命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教育學生熱愛和善待生命,激發學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關心社會和他人的美好願望,幫助學生產生和形成積極向上的態度和崇高的人格,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意誌,從而擁有完整的人生和美好的人生。學生們可以意識到,在人的壹生中,總會有許多艱難和挫折,但只要每個人都敢於面對和挑戰,生活就會更加輝煌。在語文教學中,要搭建學生生命教育的平臺,重視學生人格的完善和發展,完成師生的生命成長。這是語文教學的目標,也是教育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