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幫有腎心包,海椒子仇丹甘通。
《十二經與經絡》這首時間序列的歌,經常被我推薦給朋友。
經絡流動是中醫聖賢發現的規律。人體的十二條經絡對應壹天的十二個小時。隨著時辰的變化,不同經絡的氣血也會有升降。
了解壹些經絡的知識,對於了解和學習中醫,對於疾病的治療和日常養生都有很大的幫助。
很多人覺得中醫理論很神秘,其實還是缺乏對中醫最起碼的了解。
子午流註和現代醫學常說的生物鐘有很多相通之處。比如中醫認為膽經在子夜(23: 00-1: 00)時,肝經在醜時(1: 00-3: 00)時。現代醫學研究還發現,肝臟在0-3點鐘非常活躍,也是肝臟合成膽固醇的時候。
當然,子午流註的意義遠不止於此。
我對經絡劉著理論只是略知皮毛,但不妨用它來探討高血壓用藥的壹些問題。
因為,在西醫理論界,對於什麽時候吃降壓藥已經有了壹些顛覆性的認識。
首先,搞清楚大部分高血壓患者是什麽時候使用降壓藥的。
正常人24小時動態血壓曲線呈“兩峰壹谷”狀。
血壓晝夜有壹定節律,早晨醒來前後迅速上升,中午左右達到高峰;或者分別在早上6-7點和下午3-4點有壹個高峰。
血壓白天壹直維持在較高水平,晚上有所下降,睡眠時降至低點。所以24小時血壓曲線呈現長柄勺形。
勺形高血壓又叫正常高血壓,還有非勺形高血壓、超勺形高血壓和反勺形高血壓,顧名思義很好理解。
健康人和大部分高血壓患者都有這種勺形血壓,白天比晚上高。
基於這種情況,大部分西藥降壓藥都建議早上空腹服用。(註:空腹是指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服用。)
食物會影響藥物的吸收。比如食物會減少普利、沙坦等降壓藥的吸收,而會增加地平線、酒石酸美托洛爾等降壓藥的吸收。
但為了減少血壓的波動,壹般不建議通過飲食服用能增加吸收的藥物,而是空腹服用。
但是對於很多勺形高血壓患者來說,早上很難服用降壓藥。
首先,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經常睡眠不足,所以起得很早,4、5點之前,離吃飯還有壹段距離。這些人很多壹起床就吃藥。這種方式是否合適,目前尚未統壹。
其次,高血壓患者最怕的疾病,如中風、心臟病等,都發生在淩晨4-6點,此時降壓藥的血藥濃度最低。
服用降壓藥的理想狀態是降壓藥發揮最大作用的時間與血壓波動的峰值重疊。
但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波動、癥狀、生活習慣、體質等都有很大差異。而且目前降壓藥種類繁多,作用機制復雜,生產廠家多,含量多,劑型多。即使在正確診斷和長期監測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降壓藥和自己的服用方法仍然非常普遍。
2020年歐洲心血管學會年會上,壹位專家發布了壹項抗高血壓藥物的研究成果,歷時20年,研究對象達到44167名高血壓患者。
發現睡前服用鈣通道阻滯劑(地平線類降壓藥)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沙坦類降壓藥)比早上服用降壓藥更有效,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夜間服用降壓藥可顯著降低24小時平均收縮壓和舒張壓。
2.與早上服用降壓藥的患者相比,晚上服用降壓藥的患者血壓控制效果更好。
3.與早晨給藥相比,夜間服用降壓藥可降低52%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
如果這項研究能夠在更大範圍內得到驗證,必將對降壓藥領域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睡前吃降壓藥比較好,用經絡學說解釋也是可行的。
經絡學說顯示了人體內和臟腑之間陰陽的周期性變化。
在中醫看來,人體最健康的狀態就是陰陽調和的狀態。孩子是陰最盛,陽最衰的時候。陰主靜,陽主動,此時人要休息。之後,陰逐漸減弱,陽逐漸恢復。如果此時陰的力量太強,或者陽的力量太弱,就會出現陽不入陰的情況。這就是陰陽不調和,人會很危險。
這就是淩晨4-6點腦血管疾病高發的原因。
人起床後,5-9點屬於陽經、大腸、胃的職責,需要排便、進食,而且由於陽氣旺盛,人的精神也會旺盛,血壓也會高。
9-13點,屬於陰經的脾和心在值班。這個時候陰多於陽,就要稍微安靜壹點,讓胃慢慢消化。最好再睡個午覺,然後血壓就低了。
在13-17,屬於陽經的小腸和膀胱經在值班,這時陽占了上風。因為小腸值班,所以可以吃更豐富的午餐。膀胱經值班時,人的精神和身體狀態都會很好,工作效率也會更高。當然是又壹個血壓高峰。
17-21,屬於陰經的腎、心包經值班。此時陰已壓倒陽,工作壹天後會感到疲憊,適宜采用較安靜的方法進行調節,血壓會逐漸平穩。
第二天21- 1,陽經所屬的三焦經和膽經在值班,此時陽氣稍占上風,所以人顯得比以前精神多了。但此時陽氣已成了強弩之末,陰氣越來越重,該睡覺了,血壓也到了谷底。
血壓的升降隨著陰陽的不斷輪換而變化。高血壓的出現可能是陰陽失調導致陽氣過盛的物理表現,也可以解釋非勺型血壓的形成。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降壓藥對人體有副作用。西藥降壓藥會通過壹系列機制強行控制血壓,還是會傷害人體的陽或陰,或者改變陰陽調和的根本?
關於睡前服用降壓藥對血壓控制更有效的新論點,雖然有大量有力的證據,但不壹定高明,或者是因為晚上服藥對楊的傷害會小壹些。
當然,目前高血壓的控制主要還是靠西藥,控制效果比較準確。在應用降壓藥時,還是應該在現有醫學理論的指導下,找到適合自己的個性化方案。但高血壓的治療不應局限於降壓藥的使用,而應著眼於身體的整體健康和長壽,采取更積極的態度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