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簡,古代用於書寫的竹片,也指寫有文字的竹片。戰國至魏晉時期的文字材料。是壹種狹長的竹片(也叫木片,叫木簡),簡牘比簡的寬。竹簡叫竹簡,木簡叫木簡。
所有的書都是用毛筆和墨水寫的。書寫詔令、法令的書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書信長壹尺(約23cm),所以人們也稱書信為“信劄”。
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山東臨沂以及敦煌、居延、武威等西北地區都有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了東漢時期的書籍。
2.竹根雕
竹根雕刻是用竹根雕刻而成的傳統工藝品,主要產於江蘇南京和上海嘉定。曾分為“嘉定派”和“金陵派”。
中國的竹制藝術品包括竹雕、竹根雕、竹盆景和竹扶手。在南方,有茂密的竹林。
竹子作為壹種植物,對古代文人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句話雖然是宋代文學家蘇東坡所用的精神世界,但也體現了這位大詩人對竹子的喜愛。
歷代喜愛竹子的文人不止蘇東坡壹人。魏晉時期嵇康、阮籍、單濤等七人“交遊竹林”七人* * *以竹為喻,被世人稱為“竹林七賢”。
3.竹椅
在農業時代,竹子容易獲得,可塑性大,原料豐富廉價,生長周期短,所以祖先用竹子編織竹椅,比現代的沙發更涼爽透氣,被崇尚環保的人們視為新的選擇。
竹椅是用竹子制成的椅子。壹般選用成熟的原竹為材料。主體結構為粗細不壹的竹筒,通過烘烤、彎曲、鉆孔、開榫、釘釘子等工藝制成竹制家具。其形式有方形、六邊形、扶手和靠背。常見的竹椅有餐椅、光棍椅、太師椅、奶媽椅等。
4.鞭炮
鞭炮的起源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古代,沒有火藥和紙張的時候,人們用火燒竹子使其爆裂,發出聲音來驅除瘟疫。因為竹子燃燒時會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音,所以叫鞭炮。在節日或喜慶的日子燃放煙花,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對安泰的美好祝願。
在現代傳統節日、婚禮、慶典、廟會等場合,幾乎都會燃放鞭炮,尤其是春節期間,鞭炮的使用量超過全年消耗量的壹半。
5.竹簾
竹制窗簾,尤其是掛在門口或窗戶上的窗簾,是漢族的壹種竹編工藝。古代皇太後或皇後面向朝廷聽政,殿內用竹簾覆蓋,稱為垂簾聽政。
竹簾是以慈竹為原料,以手工工藝制作而成。借助簡單巧妙的木結構機械,拉成細細的竹絲。經過20多道工序手工制作,編織成薄如蟬翼、形似錦緞絲綢的獨特竹簾工藝品,給人以古樸典雅的感覺,讓空間充滿書香氣息。
百度百科-竹簡
百度百科-竹根雕刻
百度百科-竹椅
百度百科-鞭炮
百度百科-竹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