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交網絡和新營銷的興起,新的消費品牌正在更快地崛起。在乳業圈,具有強烈互聯網屬性的“領養牛”成為新的秀場,2021營收近35億。
然而,在快速上漲之下,牛奶的質量是否能跟上消費者的關註。近日,接到深圳消費者邱女士投訴,稱其在某電商平臺領養奶牛的旗艦店購買了三箱純牛奶。當我打開其中壹個盒子,喝下第五瓶的時候,它變壞了,
隨著社交網絡和新營銷的興起,新的消費品牌正在更快地崛起。在乳業圈,具有強烈互聯網屬性的“領養牛”成為新的秀場,2021營收近35億。
然而,在快速上漲之下,牛奶的質量是否能跟上消費者的關註。近日,接到深圳消費者邱女士投訴,稱其在某電商平臺領養奶牛的旗艦店購買了三箱純牛奶。當我打開其中壹個盒子,喝下第五瓶的時候,它變壞了,發出臭味。“當時我兩歲半的寶寶喝了壹口就不想喝了。我還是不想再餵它了。我自己拿過來嘗了嘗,才發現又苦又臭。”
在投訴過程中,消費者邱女士反饋售後體驗不好:作為消費者,只能通過平臺溝通處理售後,而在協商過程中,電商平臺客服需要發郵件與廠家協商處理,前後要等好幾天。截至發稿,記者了解到,電商平臺已與消費者達成協議,為邱女士安排退款,並表示如果後續孩子因為變質牛奶需要就醫,平臺將負責報銷醫藥費。
受訪消費者供圖。
第三方電商平臺買臭牛奶
投訴溝通時,平臺要發郵件和廠家溝通。
在邱女士提供的購物記錄截圖中,6月5日,她在某大型第三方電商平臺領養牛旗艦店購買了三箱娟珊純牛奶,壹箱10 250 ml純牛奶的價格為73.9元。“當時我還買了壹盒其他品牌的純牛奶,想著領養壹頭牛比較貴,質量應該更好,就把貴的留給寶寶喝了。”因為在小區電梯裏看到領養壹頭牛的廣告,也曾經關註過品牌,邱女士選擇了涓山純牛奶。
6月8日上午10點20分左右,邱女士給兩歲半的寶寶開了壹瓶娟山純牛奶。沒想到,寶寶只喝了壹口,她就把頭轉開,不想繼續了。邱女士又試了第二次,寶寶還是不喝,邱女士打算自己喝完。沒想到嘗了才知道又臭又苦。“把奶吐出來,嘴裏還發苦。”
邱女士與客服的對話截圖。
10點半左右,邱女士立即聯系電商平臺客服進行投訴,並將牛奶的所有照片和視頻提交給平臺客服。視頻顯示,邱女士將打開的卷山牛奶倒入碗中,牛奶並未出現結塊或豆腐渣樣的情況,但邱女士在視頻中也表示,牛奶有壹股臭味。記者在瓶子上看到,娟山牛奶的生產日期為4月26日,保質期為6個月。
邱女士在與平臺客服溝通的過程中,也多次強調要讓相關負責人上門帶走變質牛奶進行檢驗,並表示自己在其他超市平臺已經處理過相關售後,全部由配送專員帶走產品進行驗證。對於邱女士的訴求,平臺方並沒有上門取件求證,而是告訴邱女士,在具體的售後處理上,平臺需要和廠家協商溝通領養壹頭牛,並表示稍後會給邱女士打電話。然而溝通過程並不順利。第壹,邱女士無法直接聯系廠家。第二,平臺的客服也是郵件聯系廠家,溝通前後要等好幾天。但對於她擔心的孩子會不會因為喝了變質的牛奶而生病,並沒有說法。
南都灣財社記者也就此事件向電商平臺了解情況。平臺表示,邱女士反映的情況確實存在。目前已與消費者先行協商,邱女士也已接受相關售後方案。
據邱女士介紹,南都灣財經社記者也曾發函領養壹頭牛,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據領養牛小程序客服反饋,如果消費者遇到售後問題,比如其他第三方電商平臺無法直接聯系廠家,可以直接致電官方客服。
成立六年,依靠新營銷快速突破。
外界關註網絡名人乳制品質量“領養壹頭牛”
什麽是新消費品牌領養壹頭牛?“奶牛養得好,牛奶就好”,這是外界耳熟能詳的壹句廣告語。成立於2016的領養牛的迅速崛起,離不開新營銷。在小紅書、微博、Tik Tok、嗶哩嗶哩以及直播平臺的強力曝光下,領養壹頭牛迅速進入公眾視野。而其自身的采用模式也讓消費市場感到新奇。
2017,1 6月,“領養壹頭牛”推出了兩種領養形式:壹種是支付3000元“領養壹頭牛”,獲得牧場奶牛的領養權。二是花壹萬元成為聯合牧場主,獲得“領養壹頭牛”的全部權益這就開始了“領養壹頭牛”的牛奶銷售故事。2020年,雙11領養了壹頭牛,取得了過億的可觀成績。
2020年5月,正式推出三種“領養”模式,分別是雲領養、聯合領養和真實領養。其中,如果成為真正的養牛夥伴,可以在專門的牧場提前壹年預定牛奶。最高等級的會員可以決定奶牛的名字,並定期收到奶牛的照片和生長數據。同時,根據推廣效果,養牛合夥人還可以獲得5%到10%的提成。這種領養模式也為領養壹頭牛積累了11萬付費用戶,16萬粉絲,800萬會員。
在營銷的面紗下,公眾更關註其乳制品的質量。對於飲用進口乳制品來說,食品安全和質量是消費市場的核心關註點。在過去的宣傳中,領養壹頭奶牛,反復強調自己的奶源。然而,2021年3月,山西上市乳企慕童科技發布的年報數據顯示,“養牛”為其第壹大客戶,銷售金額超過4500萬元,占慕童科技全年銷售額的18%。
外界也對領養壹頭牛本身所強調的“自有奶源”提出質疑。但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公司在2021年初就結束了與慕童科技的合作,大部分奶源來自自己的牧場。至於“領養”,有乳業從業者表示更多的是壹種噱頭。由於牛奶集中收集、儲存、運輸的特點,消費者很難說能喝到專門為某壹頭奶牛設計的牛奶。
在噱頭的營銷下,如何保證產品的安全和質量,更好的完成售後服務,也是壹頭搶灘市場的牛收養需要考慮的問題。
南都灣財經社記者陳映珊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