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認為他的“三界知識劃分法”是對孔子和莊子偉大哲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和《莊子·養生大師》中的“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的知識也是有限的”,思想深刻,影響深遠。
趙也從古希臘哲學中汲取了營養。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提出了著名的“芝諾知識圈理論”,形象地揭示了已知與未知的辯證關系。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是伊利亞的代表,是巴門尼德的學生和繼承人。芝諾被稱為“悖論之父”,他曾講過壹個“知識圈理論”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有壹次,壹個學生問芝諾:“老師,妳的知識比我多很多倍,妳對問題的回答也很正確,但是為什麽妳總是對自己的答案有疑問呢?”芝諾順手在桌上畫了壹大壹小兩個圓,指著它們說:“大圓的面積是我的知識,小圓的面積是妳的知識。
我的知識比妳多。這兩個圈子之外是妳我不知道的。大圓的周長比小圓的長,所以我接觸無知的次數比妳多。這也是我經常懷疑自己的原因。在這個故事中,芝諾把知識比作壹個圓圈,生動地揭示了知識和無知之間的辯證關系。
用趙的“三個世界的知識劃分”,對比的“知識圈理論”,個人知識越多,知道的未知越多,越謙虛。人類越是掌握知識,越是理解人類的無知,越是恐懼未知的世界。所以,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是認識的開始,認為自己無知是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