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中醫艾灸保健有哪些註意事項?

中醫艾灸保健有哪些註意事項?

中醫認為艾灸適應證廣,療效快,安全可靠,易學易用,特別適合家庭治療和保健。艾灸可應用於寒熱、虛實、陰陽、表裏等癥狀,廣泛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和保健。中醫常用的灸法有掛灸、艾灸、間接灸、直接灸等。中醫艾灸的從業者要認真,投入,精心操作。中醫臨床常用灸法

1,掛灸

它是用艾條卷成的長圓柱形艾條。將點燃的艾條懸掛在距施灸部位壹定高度處進行熏灸。壹般艾條距離皮膚3厘米左右,每次艾灸5 ~ 10分鐘,以皮膚感覺溫熱不灼傷皮膚,臉紅為度。操作分為溫和灸、旋灸、鳥啄灸三種方法。

2、艾灸艾灸

又叫溫灸器,根據灸療器的不同,可分為溫灸盒、溫灸管、溫灸杯。它的優點是可以固定在身體上,操作方便,刺激溫和。

3.間接灸

又稱“隔物灸”,是在皮膚和艾炷之間放點東西的壹種灸法。作為間隔,壹般有姜、蒜、鹽、藥等。,分別稱為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藥灸等。,因為不同的間隔有不同的治療效果。

4.直接灸

它是用艾絨做成的圓錐體,也叫艾炷,直接放在身體的穴位和痛點上點燃艾灸。壹般來說,艾蒿分為大、中、小三種。大的是蠶豆大小,中的是黃豆大小,小的是麥粒大小。都是上大下大的圓錐體,方便平放和點火。直接灸分為兩類,灸後不留疤痕的稱為無痕灸;艾灸後皮膚出現化膿甚至結痂,稱為“疤痕灸”。

中醫艾灸保健有哪些註意事項?

1,施術者要認真,敬業,精心操作。艾灸前應向患者說明操作要求,消除恐懼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如需疤痕灸,必須先征得患者同意。

2.臨床艾灸要選擇正確的體位,患者的體位要端正舒適,這樣不僅有利於穴位的準確選擇,也有利於艾炷的放置和艾灸的順利完成。

3.艾炷灸的量,往往是根據艾炷的大小和灸的力度來決定的。壹般來說,初病體質強的艾炷要大而強。艾·Xi,久病不愈,體質虛弱,應該是又小又壯。根據施灸部位的特點,不宜在頭面部和胸部施灸。腰腹部艾灸,可大可壯;皮膚薄、筋骨多的四肢末端不要艾灸;肩膀和兩股厚皮和飽滿的肌肉應該大而結實。艾灸要結合病情來施。如果是風寒感冒,陽氣即將脫盡,沒有大鍋的艾灸是不行的;如果是外感風寒、癰痹,要適度掌握,否則容易導致邪熱內郁的不良後果。

4.艾灸應用廣泛,雖然也會傷陰。臨床上,凡陰虛陽亢、邪內阻、熱毒過盛等病癥,均慎用艾灸。

5.施灸時,對於五官、心臟區域、大血管分布等不宜采用疤痕灸。不灸或慎灸者慎用。孕婦腹部和腰骶部不宜艾灸。

6.施灸或溫針灸時,註意防止艾火脫落,以免造成皮膚和衣物灼傷。在灸的過程中,要隨時了解患者的反應,及時調整灸火與皮膚的距離,掌握灸量,避免灸量過大,造成灸傷。

如果艾灸後局部出現水泡,只要不揉就可以自然吸收。如果水皰過大,可用消毒針頭從水皰底部刺破,然後塗上龍膽紫液,並告知患者不要撓,幾天後可吸收愈合。已化膿灸者,灸瘡化膿期應忌食酒精、腥味、刺激性食物,以防感染。如果有二次感染,要及時治療。此外,應更加重視艾灸治療,尤其是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

7、外科診室,應註意通風,保持空氣新鮮,避免煙霧太濃,汙染空氣,對人體有害。艾炷或艾條灸治療後,燃燒的艾條必須熄滅,以防再次發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