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森林園生態養雞更大程度地挖掘了立體養殖生產的潛力,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飼料資源和肥料來源,減少了汙染,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是生態養殖的最佳模式之壹。
壹、生態公園的選擇和植樹
公園應選擇地勢高燥、平坦開闊、水質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無汙染的地方。要求3公裏內無化工廠,距離交通主幹道1公裏以上。根據當地特點,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樹苗,並根據樹種特點合理確定行距和株距。如銀杏苗木選用長勢好、粗壯、挺拔的苗木,嫁接高度約為1.5m,行距分別為8m和12m,每667 m2(1mu)種植8 ~ 12棵銀杏樹。銀杏樹壹般在種植後8 ~ 10年開始結果。正常結果後,每667平方米的效益約為1500元,且隨著銀杏樹的不斷生長,銀杏果的產量將逐年增加,效益將不斷提高。銀杏樹結果前,可在銀杏樹中間種植梨樹或桃樹,每667平方米可種植8~10株,使銀杏樹結果前增加壹定的經濟效益。按1年森林公園每667平方米兩批雞計算,可養雞400只,每只雞比普通雞多效益2~3元,每667平方米可增加養雞效益約1000元。
二是林雞結合的飼養模式
1.公園草種的選擇與種植。園區內應選擇適合雞的牧草品種,如黑麥草、菊苣、紫花苜蓿,壹年生和多年生均可;有禾草,葉草,豆科草。這些草不僅可以凈化土壤,增加土壤肥力,還可以作為雞的飼料。牧草壹般選擇秋播,果樹落葉後會增加光照,來年氣溫回升後會迅速生長。這樣會使飼草生長期長,同時控制雜草的生長。
2.雞的品種選擇。雞的品種選擇要根據雞對林園的適應性和市場需求來確定。壹般應選擇適應性強、抗病、覓食能力強的地方良種雞,考慮市場需求選擇適銷對路的品種,最好選擇正規單位養殖的優良草雞品種。
3.圍墻的建造。森林公園養雞的管理很重要,其中值得註意的是防止雞群出逃。圍欄可采用繩網或柵欄圍欄,高度壹般在1.5~2米左右。圍欄要註意網的密度和圍欄的厚度,既不能讓雞逃走,又要防止老鼠、黃鼠狼等野生動物的入侵。圍欄壹般以0.67公頃(10畝)左右為壹個單位。
4.育雛和庇護所的設置。森林花園裏有大量的雞,育雛室必不可少。育雛室應建在避風向陽、開闊平坦幹燥、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靠近森林花園的地方。育雛室的面積根據飼養量確定,壹般按每平方米30只雛雞計算。育雛室的消毒和溫濕度的控制與正常養雞相同。根據雞的數量、景觀和面積,在花園附近搭建遮蔽物,既可以防止雞被雨淋、暴曬和意外打擾,又可以方便雞的接種操作。
5.放養密度和規模。森林公園養雞應掌握適當的放養密度。密度過大往往導致飼料不足,雞的覓食範圍廣,易逃難管,人工飼養過多,既增加了養殖成本,又影響了肉的風味;密度過小,會導致飼料利用率不足,資源浪費,效率低下。所以放養密度壹般在每667平米200只左右。放養規模根據園的範圍和地形而定,壹般1500~2000只為壹組。放養規模過大也會造成管理上的不便。林園養雞往往采用“全進全出制”。壹批雞上市後,要對林園進行徹底的清理和消毒,最好再翻壹遍園內的土,有利於防疫和土壤肥力,有利於果樹和下壹批雞的養殖。
6.日常管理。森林花園養雞,活動範圍廣,不方便管理。所以,培訓工作壹定要做好。1~3周齡的雞應在育雛室內飼養,3周齡後逐步進入室外飼養。雞入林後,壹開始要特別註意溫度的變化,室內外溫差過大時不宜放養。特別是春秋季節,露水幹了,太陽出來了,雛雞要在10上午到下午2點放養,初期放養時間控制在2~4小時。如果風力較大,最好不要放養或縮短放養時間,待雞長大後再逐漸增加放養時間。放養前期采用敲鍋或吹哨的方法,回歸放牧,設置訓練,形成條件反射。每天定時餵食,每天2~3次。3周齡後飼料逐漸改為谷物顆粒,5周後全部改為谷物顆粒。雞存欄時應實行輪牧制度,有利於牧草的恢復和生長。放養時間應在120~250天之間,這樣才能保證雞的肉質,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7.疾病預防和輪牧。應采取綜合預防措施,保持雞群健康,減少疾病。防疫時要按照免疫程序逐壹進行接種,主要是免疫馬立克氏病、新城疫、法氏囊等傳染病。同時要做好定期消毒、閑置消毒和入口消毒。發現病雞應立即隔離,必要時可實施隔離,避免交叉感染造成不應有的損失。治療雞病首選中藥和生物制品。抗生素和化學合成藥物只能在無法有效治療的情況下使用。禁用藥物和激素類藥物禁用。化學藥品的使用應嚴格執行停藥期。死雞要進行無害化處理。雞放養時,還要防止鷹、黃鼠狼等動物的傷害。出於衛生原因,在兩批雞之間,必須徹底清潔飼養棚、育雛室和圍欄。在此期間,必須對棚舍和設施進行清潔和消毒。每批雞養好後,在自由活動場地要有壹段時間的休息。所以森林花園裏的雞要輪流放牧。
8.在園內建立合理的生態食物鏈。森林園生態養雞主要采用“果樹-昆蟲,草-雞-雞糞沃土,植樹種果-果樹遮雨擋風遮蔭”的良性循環,有效解決和利用雞糞,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減少化學物質對環境的汙染,減少藥物殘留,保持森林園良好的生態環境,生產出優質水果、優良家禽等無公害農產品。為了豐富園林的食物鏈,還可以在園林的行間鋪草,每667平方米用草1000多斤,既增加了土層的蓄水能力,抑制了雜草的生長,又提高了土壤肥力。以促進土壤有機質分解,加速有效養分釋放,提高土壤肥力,也可作為雞的活性飼料。通過可再生資源的利用以及植物栽培、動物飼養和牧草系統的結合,有可能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效率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請百度小方珍禽養殖場、小方雉雞育苗養殖場、業內知名育苗養殖場提供育苗、養殖技術指導、技術培訓、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