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原產地分布
1,欽州黃粟[山西長治沁縣]
產於山西省沁縣(舊稱欽州)的壹種谷子。
這種大米品質優良,獨特,香甜可口,因其營養價值高而被稱為“小米”。
是中國四大名米之壹。
“欽州皇”小米在1919年參加印度國際博覽會時,在海外贏得了口碑。
被評為國內壹流小米,獲得“國民小米”稱號。
為什麽小米“欽州皇”被稱為“武哥佬”?這裏還有壹個傳說:相傳在明代,欽州檀山有壹座古廟。寺廟裏住著幾個和尚,他們生活貧困,難免挨餓。當他們看到寺廟周圍的土地是貧瘠的,他們開墾它,並種植粗糙的山谷。
經過幾年的精心培育和馴化,糙谷發生了神奇的變化。
這種小米顏色蠟黃,顆粒圓潤,像珍珠壹樣,晶瑩透亮。
煮後軟糯可口,味道清香。越嚼越香,故名“糙爬”。
2.龍山小米【山東濟南章丘】
龍山小米產於山東省章丘市龍山鎮壹帶,是清代中國四大貢品之壹。
龍山小米又圓又大,色澤金黃明亮,水稻產量高。
用它煮出來的粥呈金黃色,湯濃,表面有壹層米油,香味濃郁,營養豐富。
龍山鎮為山前洪積土,土壤肥沃,土壤養分含量高。
由於米質優良,暢銷全國。
龍山小米是山東省章丘市的特產,中國四大名米之壹,龍山“三寶”之首,素有“長米”之稱。
以其獨特的品質,歷代都被選為皇家貢品。
龍山小米在民間俗稱“雲旱”,因其葉片在陰天卷曲如旱而得名。
“龍山小米”集中在龍山村周邊十裏,全部在春季旱田播種,不澆水,不施化肥,是無公害食品。
3.蔚縣桃花粟[河北張家口蔚縣]
蔚縣以桃花和小米聞名。
桃花小米又名“九根七”、“禹州黃”,是中國“四大名米”之壹。
因原產於蔚縣桃花鎮而得名,已有壹千多年的栽培歷史。
《禹州年譜大事記》記載:“知止二年八月,禹州獻金。
桃花小米粒大、色黃、味美、黏膩、含糖量高、營養豐富。
用它煮出來的米飯黃燦燦的,油油的,滑糯的,黏糊糊的,香甜可口,香氣四溢;煮出來的粥色澤金黃,透明有光澤,香味撲鼻,還帶著蔚縣特產豆腐幹的鹹香。
據山西太原記載,遠在明清時期,蔚縣桃花小米就被作為貢品,稱為“貢米”,也被列為四大貢米之壹。
經農科院鑒定,桃花米富含蛋白質13.1%,賴氨酸0.25%,粗脂肪4.27%,鈣、磷、鐵、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A1,B1,B2等。,粗纖維含量在幾種主要糧食作物中名列前茅。
4.金鄉小米【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
麻婆神宮的由來;麻婆金谷產於山東金鄉縣馬廟鎮,是金谷的故鄉。自古以來就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米之首。
李莊村北面馬廟鎮的馬坡地塊,是金谷的發源地。
早在清朝的時候,康熙下江南,路過這裏,吃的是小米粥,天下美味。從此神宮更是貢米,此地因康熙當時騎著白馬而得名“麻婆神宮”。
麻婆金鼓歷史悠久。
二、麻婆金谷稻的生長條件和營養;麻坡金谷因其獨特的土壤和水質(全國罕見的褐土潮土)以及優越的生長條件(日照充足,夏秋多雨,年平均氣溫12-14度,7月平均氣溫23-27度,年降水量600-850毫米),屬於典型的弱堿性土壤。
小米在哪裏?
山西欽州(沁縣)的黃米(欽州黃)品質較好。
清康熙年間,大學者吳將檀山出產的“粗”呈獻給康熙帝品嘗。嘗過之後,他很開心。問及產地,吳_答“欽州”,賜“欽州黃”及貢米稱號。
從那時起,“周琴黃貢米”伴隨著每壹代人,聞名於世。
“欽州黃”色澤金黃,味道鮮美,營養更豐富。
經有關部門鑒定,比普通小米含脂肪、蛋白質、可溶性糖多。
小米的原產地在哪裏?小米在哪裏?我會在這裏給妳介紹。小米性味甘涼,入脾、胃、腎,有和中益腎、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惡心嘔吐、脾胃虛熱、消化不良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