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材料和用具?
水生植物(如馬尾藻)、水生小動物(如輪藻、壺腹螺、金魚、泥鰍等。)、水、沙子/細石、玻璃瓶(如標本瓶、大試管或醫用葡萄糖註射瓶)、凡士林。?
二、方法步驟?
①瓶子處理:洗凈標本瓶,用開水燙瓶子和瓶蓋。第壹次用的時候,要先清洗幹凈。但不能用肥皂或洗滌劑洗。否則塑料瓶裏會有肥皂等化學殘留,給水生生物的生存帶來危害。建議用熱水洗,必要時加些小蘇打。
妳也可以在瓶底放壹個過濾器。這樣瓶子裏的水就不會因為細菌的繁殖而很快變渾濁,也不用經常更換瓶子裏的水。當然,不放下也沒關系。
②放砂註水:在瓶底放壹層淤泥,用天然水域的水裝滿半瓶。或者在瓶子裏放1cm厚的沙子代替淤泥,然後加水到瓶子體積的4/5。(如果不能獲得天然水的水,可以用隔夜水代替。)
③投放生物:瓶子裏的水澄清後,投放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這裏需要註意的是,添加到生態瓶中的植物壹般都是藻類。)裝滿水,種上水生植物的生態瓶,壹般要等壹兩天,讓水中的壹些渾濁物沈澱下來,才能放入水生動物體內。
(4)加蓋密封:將瓶子加蓋,在瓶蓋周圍塗上凡士林密封。?
⑤貼標簽:給瓶子貼上標簽,註明生產日期和生產商名稱。
⑥放置瓶子:將制作好的生態小瓶子放在向陽的窗臺上(以後不要隨意移動位置)。
註:生態瓶的陽光曝光量與綠藻的生長速度直接相關。在壹個平衡的生態瓶中,綠藻每天的增加量應該和水螺等生物的增加量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