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每個家庭幸福的源泉,孩子的教育是每個家庭都很頭疼的問題。
我們希望孩子跑得像兔子壹樣快,卻忘了孩子其實只有蝸牛壹樣的身體,需要我們等待他們慢慢長大。
把孩子當蝸牛養,妳就明白他們的難處了。
看到壹篇很美的文章,分享給焦慮的爸媽:《帶著蝸牛散步》。上帝給了我壹個任務,帶壹只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試著爬了。雖然每次只有壹點點。我敦促它,我虛張聲勢,我指責它。我看到蝸牛歉意地看著我,好像在說:“我已經盡力了。”我拉它,我拉它,我甚至想踢它。蝸牛受傷了。它汗流浹背,氣喘籲籲,向前爬行...很奇怪。我為什麽要帶著蝸牛散步?“哦,我的上帝!為什麽?”天空很安靜。“嗯,也許上帝去抓蝸牛了。”好了,放手!反正上帝不在乎,我在乎什麽?我停下來,讓蝸牛向前爬行。我在後面生悶氣。啊?這時,我聞到了花香。這裏有壹個公園。我感覺微風吹過。夜晚的風是如此溫柔。還聽到了鳥鳴蟲鳴,看到了滿天的星星有多亮。啊?為什麽我以前沒有這些經歷?我做錯了嗎?原來上帝讓蝸牛帶我去散步。教育孩子就像抱著壹只蝸牛。和孩子壹起,走過孩子的每壹個瞬間。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我們也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TA眼中的世界。
科學研究表明,大腦主要受前額葉皮層和邊緣系統的影響。他們就像孩子心中的兩個小人:壹個掌管吃喝玩樂;壹個負責控制操作。孩子小的時候,因為大腦沒有發育完全,玩耍總是勝過理智,所以在玩耍以外的事情上混日子。父母慢下來,孩子才能快起來磨蹭,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孩子需要時間去發展、探索、思考、理解和學習。與其催促,不如換個方式:
如果不知道怎麽練,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1,接受孩子的混日子?
撫養孩子是壹個緩慢漸進的過程。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多壹些耐心和寬容。?
2.幫助孩子建立時間概念?
利用手表、鬧鐘等工具,將孩子眼中的時間“可視化”。幫助孩子建立壹天、壹小時、壹分鐘的具體概念。?
3.學會給孩子分配簡單明了的任務?
孩子還小,記憶力和理解力跟不上大人的思維。所以,明確指示是很重要的,因為孩子的反應不是“我想快點”,而是“我應該先做什麽,然後呢?”?
4.提高孩子專註力?
做壹些小遊戲,拼圖,積木,球類等。,有利於提高專註力。訓練孩子的視覺註意力,逐漸改變磨蹭的習慣。?
5.適當讓孩子體驗磨蹭的“後果”?
比如遲到會被批評,遲到要排隊等很久……孩子知道守時的重要性,自然會很快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