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飲食、文教、社交、娛樂、遊戲、服裝、飾品、化妝品等消費方面,大學生日常消費的特點如下:
第壹,大學生的日常消費以食物消費為主,平均為1072.08元,占50.92%,在金額上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可見,目前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支出主要是基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生存需求,沒有高奢消費和節儉。
其次,服裝、飾品、化妝品支出在大學生消費支出中占據第二位,占比16.8%。在服裝、飾品、化妝品方面,女生平均支出為469元,略高,占總支出的22.29%。不同性別差異較大,或者說女生整體生活成本高於男生。從年級來看,從大壹到大三,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服裝、飾品、化妝品的支出隨著年級的增加而增加。從數據中可以得出結論,隨著年齡的增長,社交圈的擴大,生活費的舒適,女大學生會更加註重自己的衣著和外表。
第三,根據調查結果,社交、娛樂、遊戲消費也成為大學生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交、娛樂、遊戲的平均支出為312.4元,占生活費的14.8%。值得註意的是,女生在社交、娛樂、遊戲上的支出比例略高於男生。很難區分社交娛樂支出和遊戲支出的比例,但總體趨勢顯示女生社交需求高於男生。
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會選擇購買的消費模式,相對少部分學生可以選擇儲蓄,只有少部分學生可以選擇預算支出模式,這說明學生群體有沖動消費的趨勢,消費行為不理性,偏好感性消費。雖然有沖動購買行為,但大部分同學表示不會使用小額信貸消費。比如花唄只占四分之壹左右,說明大部分學生對超支持保留態度,他們在這方面的消費心理比較理性。
在生活支出分布方面,調查結果顯示消費結構的多樣性,不僅在飲食上的必要支出,在文化、教育、社交娛樂、服裝購買等方面的支出也較多。相當可觀。但從每壹項支出的詳細數據分析,不難看出,學生在必要消費上仍處於優先地位,不必要的娛樂支出比例並不是很高,說明學生有壹定的節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