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如何閱讀糞便細菌培養的報告?

如何閱讀糞便細菌培養的報告?

由於糞便的特殊成分,糞便的細菌培養有其自身的特點。腸道內有大量的細菌,種類很多。正常人的腸道內往往寄生著大腸桿菌、產氣桿菌、變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淋球菌等。這些細菌在正常的腸腔中沒有致病性。但是,腸道的病變也會引發疾病。常見的腸道致病菌有痢疾誌賀菌、沙門氏菌、霍亂弧菌、結核分枝桿菌、嗜鹽菌和變形桿菌。由於這些特點,要求其在采集、加工和培養方法上有別於其他標本。

壹般用無菌棉簽采集大便標本,應選擇含粘液、膿血的新鮮大便,置於無菌容器中,及時送檢。同時要註意在發病初期(傷寒患者兩周內陽性率較高)、使用抗生素前的采集,提高陽性率。對於痢疾,如果取不到糞便,也可以用直腸拭子,即將滅菌後的棉花纖維用生理鹽水浸濕,插入肛門,輕輕旋轉4 ~ 5 cm後取出。葡萄球菌引起的腸胃炎可以用糞便或嘔吐物治療。可用3 ~ 5克糞便進行結核分枝桿菌培養,然後用飽和鹽水漂浮法收集細菌後置於試管中接種。糞便培養的方法根據培養的菌株和屬有很大的不同。這些都是專業性很強的技術問題,這裏就不細說了。

糞便細菌培養報告壹般有兩項內容:壹是病原體是什麽細菌,明確報告“病原體是XX菌”,屬於“XX”。第二種是藥敏試驗,報告藥物對細菌的敏感性。壹般可分為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輕度敏感、耐藥四種類型。雖然藥物不是細菌培養的內容,但在臨床上壹般都是壹起配制的,主要是為臨床用藥提供有益的參考。

壹般來說,糞便細菌培養的報告比較靠譜。對細菌性痢疾、傷寒、副傷寒、霍亂、嗜鹽性食物中毒等各種腸道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