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健康知識1夏天來了!馬上就要開始往天上掉了。夏天最難熬,氣溫高。如果再運動,很容易受傷。那麽,怎樣才能不中暑的度過三伏天呢?這時候可以選擇“消暑”,既鍛煉身體又強身健體,在夏天也能強身健體。那麽,如何祛暑呢?……
三伏天的健康“暑熱”
大家選擇“去避暑”其實是有原因的。夏天,外面的世界最繁華。這時候多進行戶外活動,可以吸收大自然陽氣的精華,補充能量,調理氣血,保養陽氣。
然而,三伏天天氣炎熱,許多人呆在家裏,這對他們的健康實際上是不利的。人的健康要順應自然規律,出汗就要出汗,因為出汗不僅能排出體內毒素,還能調節體溫。但是我們不能做劇烈運動,因為我們想出汗。高溫下大量出汗容易損傷陽氣,也容易中暑,不宜進行大運動量的運動。
總的來說,慢慢走是最好的選擇。
平時除了早晚散步,郊區當然是最好的避暑勝地。
那些山中,雲霧繚繞,陰霾彌漫,溪泉涓涓,樹木蔥郁,沒有綠色的遮掩...走在涼爽的峽谷裏,原生態的山青水綠,原生態的風情撲面而來。
登上山頂,壹眼就能看到風景,到處都是綠色,深呼吸,仿佛觸摸到了整個森林,好酷!
有壹個“祛暑”的訣竅。妳要把握三個原則。不要焦慮:勻速行走最省力,有利於保持良好的心態,匆忙行走的方式最累;而且勻速走可以讓妳走的更遠,壹般40分鐘,2~3公裏最合適。
用力而不減弱:不要僅僅為了涼爽舒適而在河灘、濕地、草地上行走,在堅硬的地面上行走既不有效也不安全。而且在水泥、瀝青、石板等堅硬地面上行走,比在草地、河灘、濕地等松軟地面上行走更省力。用臺階代替斜坡:暑假期間,很多人會選擇去野外徒步旅行。這時候上下山盡量走石階,不走山坡,更符合力學和生理要求,安全省力。
當然最重要的是補水。隨身攜帶壹瓶自制淡鹽水,適當補充壹些能量是很有必要的。
三伏天健康知識2三伏天艾灸註意事項
1.天灸的貼敷部位多在頸背、腹部、腰部。建議穿寬松深色的衣服,女士建議不要穿連衣裙。
2.天灸的藥材是芳香類藥物,皮膚有色素沈著、潮紅、微癢、灼熱感、疼痛、輕度水泡是正常反應。如果覺得燙,可以隨時撕下來。拆下貼片後,局部出現水泡是正常的,較輕的可以塗萬華油。如果水皰破了,可以自行塗抹紫色液體。結痂後要自然去痂,註意防止感染。如果局部反應嚴重,請去醫院治療。治療當天最好不要洗冷水澡,而是用溫水洗澡。
3.治療當天,忌食牛肉、燒鵝、鴨肉、花生等化膿食物,忌食生冷食物或吃蝦蟹。
特殊人群需要知道:
患者:感冒發燒的人,惡性腫瘤、皮膚病、肺結核、支氣管擴張、急性咽炎、傳染病患者都不適合艾灸。
兒童:建議3歲以上兒童用藥,因為兒童皮膚疏松,容易吸收,所以用藥時間只有成人的1/4左右,即只需1/2 ~ 1小時。
女性:孕婦和月經期、月經量多的人不允許自然灸,月經量少或月經期末的經期女性可以自然灸。
多次貼藥,保健效果最好。
如果隨便增加次數,自己定時間,豈不成了日常穴位貼敷?另外,自然灸做幾次合適?是不是次數越多效果越好?對此,專家認為,特定時間敷貼是“三伏天灸”和“三伏天灸”與日常穴位敷貼的區別。這種療法壹般選擇初、中、末三天作為最合適的時間點,而且由於中、末三天間隔長達20天,為了提高保健治療效果,中間還會增加壹個加強灸來鞏固和提高效果。也就是說,三伏天壹般敷四次藥就夠了。沒有研究證明在這期間收到申請次數越多,效果越好。
現象:
艾灸的時間讓人眼花繚亂。“三伏灸,以前中間有加強灸,最後有加強灸。今年前期是怎麽想出加強灸的?今年的第壹天應該是今天。往年很多醫院的艾灸治療基本都是從初壹開始。以前廣州只有幾家大型中醫院開展艾灸治療,現在已經遍地開花。大大小小的醫院,私人診所,社區醫院,療養院都在開展艾灸治療,治療時間讓人眼花繚亂。以今年為例,很多細心的鄰居發現,早在10天前,就有醫院已經開始推出前蹲灸、前蹲灸、初始蹲密集灸,每到狗蹲日就密集灸,有的幹脆把治療時間延長到7月4日到8月22日,更為廣泛。對此,有街坊叫好,時間更靈活方便,但也有街坊疑惑:隨便定時間,還能叫“三伏天灸”嗎?“另外,很多曾經熱心過天灸的老街坊都覺得無所適從。以前他們壹年只要貼三四次,現在有的醫院把通知增加到五六次。治療多少次合適?
提醒:
壹般四次就夠了。對此,專家認為,特定時間敷貼是“三伏灸”和“三伏灸”與日常穴位敷貼的區別。“三伏天指的是初、中、末三天。三伏天是壹年中最熱、溫度最高、陽最盛的時期。這壹階段人體松弛,經絡氣血運行,有利於藥物的滲透吸收。是溫補肺經陽氣,祛除潛在寒邪的最佳時機。”其實三伏天壹般是初、中、末三天最合適。據專家介紹,由於中間和末次的間隔時間總是較長,壹般在20天左右,中間增加壹次加強灸,有助於提高保健治療的效果。也就是說,三伏天壹般敷四次藥就夠了。如果不是因為時間原因錯過了應用,那麽在初伏或者終伏之後基本上就不需要加強了。目前還沒有研究證明三伏天收到申請次數越多效果越好。
三伏天艾灸可以治療哪些疾病?
第壹類:哮喘、嬰兒痙攣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肺部疾病。
第二類:陽虛證的慢性病,如腹瀉、虛寒胃痛、腎虛腰痛等。
第三類:過敏性鼻炎、衰弱性感冒等體質虛弱、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疾病。
比如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都是呼吸系統疾病,臨床上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同時存在的情況並不少見。慢性支氣管炎,以咳嗽、咳痰為主要癥狀,伴有喘息,每年發作3個月,持續2年以上。支氣管哮喘是由反復發作的支氣管痙攣引起的,與肺、脾、腎有關。“肺是藏痰之器,也就是說肺氣虛弱,痰藏於肺,咳喘與痰瘀於肺有關。脾為痰之源。脾運化人體為水濕,脾弱時運化失常,水郁於體內而生痰。腎陽虛的人會出現水液代謝異常,滯留體內,積痰,痰滯留肺則咳嗽。腎氣不足導致呼吸不暢,呼出的空氣多,吸入的含氧空氣少,導致呼吸不暢。臟腑虛弱,功能低下是疾病的內在條件,與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有關。這些疾病通常在寒冷的冬季多發,癥狀明顯。這時候往往是以緩解癥狀、減輕癥狀為主,本質上不方便治療。但在夏季,這種病發作較少,或者基本不發作,是治愈的好時機。通過壹些特殊的治療,可以補充人體活力,增強抗病能力,從而防止舊病復發,或者在冬天到來時減輕其癥狀。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冬病夏治”。
結論:
總的來說,三伏天灸還是能給人帶來很大好處的,但是不要盲目的去做三伏天灸,也不要做太多的三伏天灸。壹般來說,三伏天貼四次藥就夠了。希望大家能註意。
三伏天養生知識3三伏天註意“扶陽”。
夏天,陽光強烈。此時,人體為了適應天氣,處於“陽氣盛於外而內不足”的狀況,往往導致陽氣過盛,體內陽氣不足。這時候如果過於貪圖防暑降溫,就容易導致內寒過盛,更壞體內陽氣。因此,人們應該盡量避免做傷害陽氣的事情,保護陽氣。
三伏天,補水是重中之重。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合壹”,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之季,意思是夏季陽氣趨於上升、旺盛,體內寒氣處於易解狀態。在三伏天,人們在工作或稍微運動時就會大量出汗,然後就會有強烈的口渴感。所以,補水養生成了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三伏天註意補氣去火。
炎熱的夏季容易造成人的上火,表現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所以“去火”也是夏季食補的必修課。夏天,最好的去火食物是西紅柿等清涼解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能補水、滋陰、解熱,也是“去火”佳品。
三伏天,冬病夏治。
三伏天是夏天治療冬病的時候。根據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在中國農歷“頭降”、“中降”、“末降”的季節期間,根據夏季氣候炎熱、人體陽氣最旺盛的客觀條件,在夏季進行敷貼療法,以治療壹些冬季易發病或加重、抵抗力增加的疾病。但是冬病夏治並不適合所有人。“冬病夏治”主要針對三歲以上虛寒體質的人群,他們患有容易在冬季發作或遇冷加重的疾病,如哮喘、反復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病、過敏性鼻炎、風濕病等。內火濕熱體質的人不適合冬病夏治。
三伏天吃的又酸又甜。
中醫提倡“通為用,通為補”,疏通六腑,順氣,升清降濁。因此,在壹年中,在夏季至日和秋季到來之前進行彌補是不合適的。“符頭”日應以飲食為主。古代學者認為“暑濕宜清補”。夏季濕邪對脾的傷害很大,苦味食物有瀉燥的作用,不宜多吃,所以日常飲食中多吃甘寒或甘寒為宜。而且夏天心歸心,心卻喜歡涼,所以吃酸的食物比較合適,比如菠蘿、西瓜等。另外,夏天不適合大量進補。因為在夏天,人們多吃稀飲料,胃的消化液被稀釋,消化功能降低。此時難以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和胃腸梗阻。而且普通人常用的滋補品都是溫性的,夏天吃會上火。夏天,妳大量出汗,新陳代謝加快,更多的營養物質被浪費。
三伏天,飲食要新鮮幹凈。
中醫認為,胃是後天之本。在夏天,人們經常感到食欲不振,脾胃的功能也相對較慢。這時,他們不妨吃壹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新鮮果蔬中的營養成分壹般是壹半纖維素壹半糖,不僅能有效補充人體必需的能量和水分,還能讓人長期食用。胡蘿蔔、檸檬、莧菜是當季蔬菜水果的首選,多吃大有裨益。但註意不要吃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得痢疾、腹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