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園》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壹首七言絕句。這是壹首即興詩。詩人路過西晉財主金谷園的廢墟,掛著他古老的情懷。
前壹句寫的是,過去金谷園的繁華如今壹去不復返;第二句寫雖然人事不在,但風景不同;三四句動情,聽鳥鳴似悲;看到滿地的落花,我想到了石崇的妃子綠珠跳樓自殺。每壹句都寫風景,每壹關都要深入,景裏有人,景裏有情。寫風景是有意味的,抒情的,傷感的。
意譯
註:金谷園:西晉石沖山莊。在今天河南省洛陽市西北。
說明:過去的繁榮和奢華已經隨著芳香和灰塵而消失了。只有無情的河水依然無情地流淌,無知的小草依然年年吐綠。黃昏時分,東風送來鳥鳴聲和落花聲,就像那個墜樓的人。
解析:這首詩是杜牧遊覽洛陽金谷園時所作。詩中表達的無限情懷,濃縮在壹個字裏:三。無論是繁華還是顯赫,最終都會散去,成為壹種虛擬的元素。永恒的只是袁青的流水,而不是人類的欲望。
文學欣賞
杜牧過金谷園,寫下這首《春頌》。面對荒蕪的花園,詩人首先想到的是金谷園的繁華往昔,隨著芬芳的塵埃而消失。“繁華散香塵”這句話裏包含了多少情感。
王甲《拾遺筆記》說:“施濟倫片香如塵,鋪於床上,愛之者行之,無痕者得真珠。”這是石崇奢靡生活的壹大亮點。“香塵”微妙而飄忽,去得很快,無影無蹤。金谷園的繁華,石崇的富貴,綠珠的芬芳,都如香塵般煙消雲散,不過是壹瞬間。
正如蘇東坡在詩中所說,“事如春夢。”。唉,也是悲哀。再來看荒園裏的風景:“流水使草春”。水是指東南流經金谷園的金水。
無論世事滄桑,流水依舊潺潺,春草依舊青蔥,他們似乎對人事的變化毫無感覺。這是對景物的描寫,也是對感情的描寫,尤其是《曹子春》的“子”字,與杜甫《書香》中“春草染臺階”的“子”字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