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節食物中的營養素
壹,教學目標
1.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素,知道主要營養素的作用和營養素的食物來源。
2.了解無機鹽和維生素的來源和癥狀。
3 .深化對科學探究壹般過程的理解,進壹步提高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和實施探究計劃、處理數據和分析探究結果的能力。
4.關註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認同人類的營養物質主要來源於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二,教學的重點
1.營養素的種類;查詢的壹般過程和查詢數據的處理。
2.探究活動的組織和如何減少實驗誤差是本節的難點。
第三,教學準備
教師:將學生分成4-5人壹組,選出組長,負責操作、記錄、處理數據、發言。準備好測量某種食物中能量的各種材料和器具。
四、課時分配2小時
動詞 (verb的縮寫)教學過程
(1)食物中的營養素:新課程的第壹個網絡
認真聽,積極思考,舉手回答。
寫下妳經常吃的兩種食物,參考課本P41-42《常見食物成分表》,在課本上填寫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討論: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素?不同食物所含營養素的種類和數量是否相同?通過比較和歸納,得出結論。
質疑,提問,引入新課。
巡視並指導學生查閱相關表格。
大部分學生講完後,引導學生比較這兩種食物的營養成分,適時引導學生討論並給予鼓勵性的評價。
1.1細胞的生命離不開物質和能量。
那麽,食物中的營養成分與人體細胞中所含的物質和能量有什麽關系呢?糖、脂肪和蛋白質的功能和來源糖、脂肪和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主要物質,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來源廣泛。
在老師的指導下,看書,和同學交流。列出糖分多的食物寫在圖IV-18旁邊,列出蛋白質多的食物寫在圖IV-20旁邊。
討論:細胞的生命離不開物質和能量。
思考:食物中的營養成分與體細胞所含的物質和能量有什麽關系?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讀書。
當大多數學生完成後,組織討論、交流和評估。
(2)探究:測量某種食物中的能量。
2.1提問
看課本《P23》中的插圖,互相交流。在此基礎上,各組提問並確定。
在老師的指導下,明確了在探索食物中的能量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問;問的問題不同,做的假設不同,實驗方法和步驟也不同。
引導學生提問。
教師的巡回指導。老師去各個小組進行個性化指導。
2.2做出假設
每個小組根據自己小組提出的問題,經過充分討論後做出假設。
2.3.制定實施計劃
根據小組確定的詢問主題制定計劃。各小組討論完善方案後,利用我們自己的設備和老師提供的材料、用具,在課前按照分工進行操作。
2.4得出結論
通過對實驗數據的記錄和分析,得出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量的能量。www.xkb1.com
為學生提供實驗材料和用具,指導學生改進探究方案。
提醒學生註意安全,盡量減少實驗誤差。
巡視並對詢問過程給予適當的指導。
2.5表達和溝通
各組代表發言,各組交換意見。
水和無機維生素的種類,缺乏的癥狀和相應的食物處理
反思錯了人。
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有強烈的探索欲望。
引導學生從各組的報告中發現問題,吸取經驗。
指導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
創設問題,引入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3).食用纖維
根據角色扮演情況,將相關知識填入教材P25表L和P26表2。
組織並引導學生進行診斷和討論。
總結
積極發言,說說自己的收獲和感受。
練習鞏固
自己完成練習或分組討論。
第二節消化吸收教學反思
壹,教學目標
1.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
2.總結食物的消化過程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
3.用實驗的方法探索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並得出合理的結論。
4.試解讀消化道營養物質的吸收曲線。
5.分析小腸結構與功能的關系,說出小腸結構與吸收功能相互適應的特點。
二,教學的重點
1.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2.分析小腸結構和功能相互適應的特點。
3.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第三,教學準備
1.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和掛圖。
2.相關實驗準備。
3.制作小腸壁結構的折疊模型。
4.課時分配給兩個班級
第四,教學過程
(壹)創設新課程情境指導
回憶上節課所學內容,引導學生思考並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提問引起學生的疑惑,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
(2)食物在消化系統中的變化
1.消化系統的組成
1.1看圖答題。
通過思考,結合自己的經驗,回答口腔中與消化有關的結構及其主要功能。
演示消化系統的組成並提問,讓學生了解牙齒、舌頭和舌頭在進食時的作用。
(3)探究饅頭在口中的變化。
2.1仔細咀嚼饅頭,告訴我妳嘗到了什麽。想想為什麽吃起來是甜的。
讓學生嚼饅頭,然後引導學生探究。
2.2提問
根據提示制定自己的詢問方案。交換查詢計劃並實施查詢計劃。
媒體演示教材中P30“探究”的提示和參考方案。
2.3制定並實施計劃
2.4小組交流詢問過程、結果和結論及分析。
教師巡回指導並回答問題。
提出改進建議。
2.5表達與溝通,
2.6得出結論
在課堂上交流觀察到的現象,並分析原因和結論。
鼓勵和肯定學生的回答,並進行補充。
總結消化的概念。
(4)消化的全過程
3.1仔細看,準備完成《西瓜子歷險記》。
思考並回答問題。
3.2問題:胃病、肝炎對消化的影響及其防治。
觀察實驗現象,回答問題。通過思考和回答,可以加深對小腸是消化系統主要器官的認識。
3.3演示P33的“演示實驗”,提問:膽汁對脂肪的消化起什麽作用?
設計表格總結消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3.4插入教材P35,65438題+0,2和p34技能訓練。
展示自己設計的表格,互相評價。
(五)營養的吸收
閱讀資料,比較大腸和小腸的結構特點,了解小腸的結構特點和功能。
引導學生分析教材P33中的“數據分析”,比較大腸和小腸結構的異同。
4.1小腸的特征
家畜小腸的內部結構
用放大鏡觀察,加深對小腸適應其功能的特點的認識。
觀察小腸內表面的皺襞和絨毛,了解其功能。
4.2顯示小腸內表面褶皺的模型。
指導學生觀察豬小腸的結構特征。
(六)總結和課後練習
4.1總結:小腸是吸收的主要場所。
4.2指定教材P35練習第三題。
教學反思
第三部分關註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
壹,教學目標
1.舉例說明什麽是合理營養。
2.註意食品安全。
3.盡量運用有關合理營養的知識,設計營養合理的飲食,關心長輩的飲食。
4.認識到環境保護和食品安全的統壹性。
二,教學的重點
1.重視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義。
2.通過分析,認識到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的統壹性。
三,教學難點
設計壹個營養合理的食譜,把學到的東西上升為意識,然後把意識變成行為。
第四,教學準備
老師:課前收集壹些食品包裝袋和盒子,用於教學需要;電視報刊中的食品安全信息;課前培訓學生,指導組長如何進行調查,收集整理信息;設計評價欄和學生課前課後設計的午餐食譜營養差異對比圖。讓學生知道科學知識在指導健康生活中的價值。
學生:四個人壹起調查或收集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的信息;試著在課前為父母或自己設計壹份午餐食譜;自帶各種食品包裝袋;上課前詢問家長如何選擇肉、魚等食物。
五、2課時的分配
教學過程
第壹,合理營養
1.1不註重合理營養的危害
課前為家長設計午餐食譜;獨立討論不良飲食習慣和營養不合理的危害。
1.2什麽是合理營養?
觀察、討論、總結:如何做到合理營養?
1.3怎麽辦?
師生合作,為我們班制定合理營養的文明公約。用知識指導生活,設計午餐食譜再給父母設計壹份午餐食譜,比較哪個更合理。先在全班評比,再參加全年級設計競賽,把好的作品做成生物特刊。
合理營養
四人小組獨立學習,閱讀書中提供的資料,觀察書中的插圖或自制幻燈片,結合身邊的例子進行討論和交流,在老師的指導下進壹步明確什麽是合理營養及其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意義;設計合理的午餐食譜,逢年過節親自下廚,向長輩表達愛意。
課後閱讀《營養師》資料,開闊視野。
創設問題情境,列舉生活中所學的典型事例,引導學生閱讀書籍中提供的報紙信息,引入話題;
引導學生討論、組織和參與課堂交流和評論,確保交流的正確性和有效性。總結並用幻燈片展示如何達到合理營養。
關註健康生活,開展情感教育。
(註:該書第三節可作為學生調查時查閱的資料之壹)
課前提出題目。指導學生開展調查(參觀或查閱資料),組織交流,做出評價。
第二,食品安全
2.1對食品安全重要性的總體認知
根據課前安排,發布收集到的有關食品和食品安全的信息,聽取學生信息發布,引導學生分析,組織學生討論。
2.2如何購買安全食品
A.安全的包裝食品。(可以讀取包中的內容)
B.不安全包裝食品(鍛煉壹雙“眼睛”)
學生閱讀食品包裝盒內容,分組討論,推薦小組代表發言。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對學生的發言予以肯定,並對部分內容進行更正或補充。
就課前所學知識進行小組交流。
傾聽學生的心聲,鼓勵他們多觀察、多比較,建議學生課後去菜市場“實踐鍛煉”。
第三,預防食物中毒
3.1小專家現場小講課,聽相關知識,提問補充。
和學生壹起聽小講課,充分肯定講課的學生。
通過討論,環境保護和食品安全的統壹性得到了認可。
思考、討論和解決問題。
3.2討論:能否用發黴的剩菜或飼料餵養家禽家畜?為什麽?
有人說有“蟲眼”的蔬菜水果農藥含量少,可以放心購買,對嗎?
受老師啟發,思考:現實生活中有哪些行為最終會導致食品汙染?
通過討論,認識到環境保護和食品安全的統壹性。
認真聽學生討論,及時點擊。
引導學生從防治環境汙染的角度深入理解食品安全問題。
肯定學生的分析,再次強調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第四,了解綠色食品
閱讀相關資料,思考和理解綠色食品的積極意義和重要作用。
指導學生了解教科書中有關綠色食品的信息,並鼓勵學生上網搜索以了解更多信息。
通過各種渠道學習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