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幼兒園班級的幼兒生活活動應該培養哪些方面?

幼兒園班級的幼兒生活活動應該培養哪些方面?

幼兒時期應該培養哪些習慣?

第壹,生活衛生習慣

好習慣首先是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的。生活習慣是最基本的習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影響最大。生活習慣包括飲食、生活、衛生等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求按時睡覺,按時起床,安靜睡眠並有正確的睡姿,定時定量進食,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飯前便後洗手,早晚刷牙,等等。

我們班的孩子普遍有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他們可以講衛生,起床後洗手漱口,但還是有很多問題:

1.遇到喜歡的東西就吃很多。不想吃就放別人碗裏,或者悄悄扔地上,桌子上。

2,個別孩子吃飯很慢,本來可以自己吃完的。老師不強調,他們就悄悄倒掉飯。

3.個別孩子中午不睡覺,或者慢慢入睡。沒有良好的休息,很難保證他們在下午的活動中精力充沛。這種差異在上了初中後就會看出來。

第二,風俗習慣

偉大的德國詩人歌德曾經說過:壹個人的禮貌是壹面鏡子,照出他的肖像。“禮貌看似是壹種外在行為,但實際上它反映了壹個人的內在修養,體現了壹個人的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識。禮貌是壹個合格社會成員的基本要求。文明禮貌必須從小培養。家長要教育孩子,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如:妳好,再見,請,謝謝,對不起,請原諒等。同時,要註意培養孩子的文明禮貌,熱情招呼人,認真傾聽大人的提問,禮貌回答,保持衣著整潔,站的姿勢,坐的姿勢,遵守公共場合的秩序,不隨地大小便和吐痰,不損壞花草樹木。

三、工作習慣(自理能力)

兒童的勞動不是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而是培養兒童的勞動習慣。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量力而行。主要要求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吃飯穿衣脫衣服,收拾玩具書籍,幫父母做壹些簡單的家務。培養孩子珍惜食物,不浪費食物。

第四,學習習慣

中班要強調學習習慣的培養和耐心聽講的習慣,所以我們還在小學。他們上課能集中註意力,認真聽講,上課效率很高。這就是為什麽有的孩子經常課後玩耍,學習成績很好,而有的孩子看似很努力,但效果並不好,因為沒有認真聽講的習慣,沒有把握上課的有效時間。好的學習習慣還包括認真思考的習慣。有些孩子很聽話,從來不給老師添麻煩,但是在活動中不夠積極。不管是什麽看似與他們無關的事情,他們思維懶惰,沒有獨立思考的習慣,聽從別人的建議,而有些孩子上課不夠專註等等。,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避免學習。不願意上課,沒有成就感,沒有野心和期待,沒有學習和進步的欲望。

2.過度焦慮。缺乏自尊、自信,學習不好也不覺得丟臉。

3.註意分散。缺乏學習動力會分散註意力,轉移興趣,容易被各種內外因素幹擾。因此,他們對學習以外的事情感興趣,不惜花費時間,經常篡奪主人的角色,顛倒他們的優先順序。

4.無聊和冷漠。

5.缺乏合適的學習方法。

6、沒有目標和計劃的學習。

如何註意這些習慣的培養?

壹、定規矩: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定規矩。比如妳的玩具,小書架,抽屜,都是妳自己整理的。從小就養成了愛整潔,愛勞動,有條理的好習慣。我制定規則然後堅持,引導孩子逐漸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二、方法對:養成好習慣需要建立規則,堅持規則,以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孩子養成好習慣。同時給孩子鼓勵和欣賞,激發孩子長期練習的意誌。比如,培養孩子玩玩具帶回去的習慣,在訓練開始時,家長可以用遊戲的口吻對孩子說:“玩具要回家了,我們幫他帶回家,找他家在哪裏!”用這種方式幫玩具找到家,比用幹巴巴的方式對孩子提出要求要好得多。當孩子收拾好玩具後,給予肯定和表揚。孩子被表揚後,下次還會重復這種好的行為,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好習慣。

第三,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反復練習。習慣是壹種良好的穩定傾向,是通過不斷的重復逐漸養成的。所以,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絕不是壹朝壹夕可以完成的事情。作為父母,不能想好了就要,沒要就放了。目前父母最難的就是嚴格,愛與嚴結合。很多家長也知道如何要求孩子,但往往以情代理,這是家庭教育中常見的情況。比如說,約定好不買零食,但是只要孩子壹哭,家長就會心慈手軟,往往會讓步、屈服,直到被打敗,甚至發展成吃零食的壞習慣,有的家長在培養好習慣上取得了成效。這是因為他們能理性地愛孩子,愛與嚴結合,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要求,耐心地培養。所以,所有的套路壹旦提出,就壹定要兌現,引導孩子勤勤懇懇、循序漸進地去遵循,這樣才能成功。

第四,家居緊密配合。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尤其需要教育者的認同。及時向老師詢問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反饋孩子在家的好與壞的行為。老師會根據這些情況進行鼓勵表揚和糾正,不斷強化孩子的良好習慣,督促孩子改掉拖延等不良習慣,讓家庭和幼兒園在密切配合下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