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為什麽女人比男人衰老得快?

為什麽女人比男人衰老得快?

調查數據顯示,女性衰老速度比男性快,但壽命卻比男性長。為什麽?《黃帝內經》中提出女性代表陰,女性的生命節律以七為壹個階段;男代表陽,生活節奏以八為舞臺。

《內經》說:“女子七歲,腎氣足,齒更長。”“齒”,除了齒骨,就是北腎的表現,代表收藏。“發”即毛發,是肝氣的表現,代表毛發生長的契機。所以頭發的長短和生命力有關。“二十七日,天要來,脈相連,脈太強,月在當下,故有子。”二七是女人十四歲開始有月經,乳房開始發育。這個時候她有能力懷孕生子。等到她3721歲的時候,女方的腎氣已經到了頂峰,應該結婚了。到了47、28歲,女人身體各方面的要素都達到了壹個頂峰,所以古人主張女人應該在20歲左右結婚,也就是讓她在28歲之前生孩子。現在我們常說最佳生育年齡在23-28歲之間,就是這個道理。“五月七日,陽明脈衰,面開始燒,發開始落。”女人是從35歲開始長皺紋的。到我6742的時候,我開始有白發了。49: 77閉經,生殖功能也喪失。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女性從35歲開始就壹直在衰老。

至於男人,他的生活節奏是以八歲為周期,從八歲開始,十六歲開始進入青春期,“能夠生孩子”。到了3824歲,是男性身體虛弱的年齡,也就是剛剛成年。這個時候他們的身體還比較虛弱,不適合結婚和性生活。男人最適合結婚的年齡是在4832歲,這個年齡身體達到壹個頂峰,他才真正成熟,所以古人提倡男人30歲結婚。4832的生活節奏已經過去,也就是5840歲。這時,壹個人的身體開始衰退,他在6848歲時開始真正衰老,在8864歲時真正進入老年。

德國研究人員最近發現,女性的皮膚比男性衰老得更快。德國多家機構的專家共同進行了這項研究。他們使用“多光子激光成像”技術對18誌願者的前臂內側進行照射。這些誌願者包括7名女性和11名男性,年齡在21-84歲之間。在紅外激光脈沖的照射下,皮膚中的膠原蛋白發出藍光,彈性蛋白發出綠光。基於此,研究人員測量了誌願者皮膚中這兩種蛋白質的相對含量。結果他們發現,在同壹個年齡段,女性皮膚的膠原蛋白流失速度比男性更快,男性皮膚中膠原蛋白形成的網絡結構的物理外觀也更年輕。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是皮膚中的兩種蛋白質,皮膚的生長、修復、營養、彈性和張力都與它們密切相關。其中,膠原蛋白的作用更為重要。真皮的75%由膠原蛋白組成,它承擔著抗皺和保濕兩大關鍵使命。人體在年輕的時候可以產生大量的膠原蛋白,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們的產量會減少。研究人員認為,女性的皮膚比男性衰老得更快,因為她們需要比男性消耗更多的膠原蛋白。月經過後,子宮內膜脫落,受損的子宮需要修復。子宮內膜是由膠原纖維組成的,需要大量的膠原蛋白。此外,分娩和人工流產也會損傷子宮,進而需要消耗膠原蛋白。

其實中醫的解釋和德國的研究不謀而合。生活中,人們感覺女人比男人老得快。女人壹旦過了30歲,就開始走樣,皮膚開始老化...專家認為,這是因為月經、懷孕、分娩對女性氣血造成了很大的損傷,而平時又不註意保養,導致氣血兩虧。其實女性的生理功能是需要體內各種激素來維持的,但是卵巢功能的下降使得內分泌失調,從而影響人體的代謝功能。所以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衰老。

膠原蛋白是皮膚中最重要的成分。彈性強,縱橫交錯形成網狀結構,支撐皮膚組織,為皮膚提供足夠的張力和彈性。還能存足夠的水,保證皮膚常年滋潤。男性皮膚中膠原蛋白的密度高於女性,這也是女性皮膚比同齡男性衰老更快的原因之壹。而且,30歲以後,無論男女,每年膠原蛋白流失的速度都會在65,438+0%左右。女性絕經後的五年內,膠原蛋白的流失速度會明顯加快,之後會下降到每年2%左右。此外,女性還要經歷月經和分娩的過程,受損的子宮需要修復。子宮內膜是由膠原纖維組成的,也需要大量的膠原蛋白。所以膠原蛋白的減少會讓女性看起來更老。

月經與生育,雌激素缺乏,月經稀少甚至閉經,生育能力下降甚至不孕。皮膚黏膜系統雌激素缺乏導致皮膚出現皺紋和長斑,陰道黏膜、泌尿道、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免疫力下降,陰道幹燥癥,老年性尿道炎,反復感冒等。心血管系統,絕經前,雌激素保護女性的心血管系統,是“女性的保護傘”;絕經後,女性心血管疾病、中骨和骨骼中的鈣含量決定了骨骼的強壯與否,而雌激素是骨骼中鈣代謝的重要橋梁。雌激素缺乏時,鈣流失會導致骨質疏松,骨質疏松無癥狀,繼續發展出現腰痛,甚至骨折。在自主神經系統中,體溫、情緒和睡眠的穩定依賴於雌激素。雌激素缺乏會導致潮熱、出汗、易怒和抑郁、失眠和多夢。會更容易變老!其實女性日常護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很重要的,比如不吸煙,作息規律,良好的飲食習慣,註意防曬,多註意護膚。

研究人員揭示了壹些可以讓人活到三位數的先天規律,女性優勢明顯。85%的百歲老人是女性。壹個人什麽時候出生也會決定他的壽命。與春天出生的嬰兒相比,秋天出生的嬰兒活到100歲的可能性略高。研究人員推測,人們在生命早期接觸的環境因素導致了這種差異。孕婦在冬天攝入的營養素不是很全面,接觸的陽光少,人體合成的維生素D也少。這些因素給春季出生的嬰兒的健康帶來了壹些長期的不利影響。有壹個長壽的家庭。波士頓大學醫學副教授托馬斯·鮑爾斯發現,半數百歲老人的直系親屬或祖父母也是老人。除了先天和遺傳方面,研究人員提醒百歲老人不要放棄自己養成的良好生活方式和習慣,否則將會前功盡棄。這些老人能長壽確實有基因在起作用,但認為完全靠基因就能活到100歲也是壹種誤解。

禁止吸煙。布拉德利·威爾科克斯是夏威夷的長壽科學家,他是世界上最長的百歲老人調查項目的醫學部主任。他的研究小組發現,不吸煙使活到100歲的可能性增加了7倍。保持苗條的身材。減少肥胖意味著降低患各種慢性病的風險。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有利於保持健康的心態。樂觀豁達。大部分老年人都能熟練地緩解工作生活中的壓力,也能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煩惱很快就會從他們的頭腦中消除,他們不會為小事斤斤計較;他們情緒更穩定,性格外向,勤奮,在社區活動中更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