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北京白雲寺的歷史是怎樣的?

北京白雲寺的歷史是怎樣的?

道教全真道派關於叢林宮制的十觀之壹。位於北京。始建於唐朝,以其永恒的景色而聞名。金世宗入華時,大規模擴建,改名為十方大天宮,是當時北方道教最大的叢林,藏有金玄都大寶。金末毀於壹場大火,後重建為太極堂。丘處機去雪山受成吉思汗聘,回京後住在太極宮。因為他的道教名字長春子,元太祖將太極宮改為長春宮。而丘處機出現了。弟子尹誌平等人在長春宮的東邊買下並建造了下殿,也就是現在的白雲寺,並在寺內建了壹個大殿來安放丘處機的靈柩。丘處機被認為是全真龍門派的創始人,白雲寺被稱為龍門派的祖庭。現存關羽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重修,包括彩牌樓、山門、靈官殿、玉皇殿、舊法殿、秋祖殿、三清四大禦殿。1957成立的中國道教協會會址位於白雲寺。

北京白雲寺位於西便門外,是道教正宗第壹叢林,是道教正宗三大宗祠之壹。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道教協會、中國道教學會、中國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國性道教組織、高校和研究機構相繼在此成立。白雲寺也是北京為數不多的在文革中沒有被破壞的寺廟。

白雲寺位於北京西便門外。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天長觀。據記載,唐玄宗出於“齋心尊道”和祭拜老子的目的而建此觀。觀中還有壹尊漢白玉的老子像,據說是唐朝的遺物。晉五年(1160),天長關毀於大火。金大定七年(1167)重修,歷時七年,大定十四年(1174)三月竣工。金世宗把它命名為“十面永恒觀”。太和二年(1202),天長觀不幸葬身火海,只剩下老君石像。次年重修,改名“太極宮”。唐玄宗貞佑二年(1215),國家壹蹶不振,遷都邊,太極宮逐漸廢棄。

元初,丘處機(號長春子)從西域大雪山來見成吉思汗,東臨燕京,賜居太極宮。當時寺廟壹片荒涼,到處是瓦礫。長春真人命弟子王智進領銜建造,歷時三年,大殿梯田煥然壹新。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五月,成吉思汗將太極宮改為“長春觀”。七月,丘處機死於長春寺。次年,長春真人尹誌平在長春寺東側的下院建堂藏邱祖賢蛻。元末,經過連年戰亂,長春寺原寺日漸衰敗。明初,以楚順堂為中心重建宮廟,改名白雲寺。清初,白雲寺在王常月方丈的主持下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基本奠定了白雲寺今天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