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今天五壹節最受歡迎的節目是什麽?

今天五壹節最受歡迎的節目是什麽?

“五壹”節要到了。記者發現,小長假期間,熒屏上出現了更多以喜劇演員為主角的綜藝節目。本土喜劇演員舒悅將憑借《嶽越亦舒》與上海觀眾見面,而郭德綱將在江蘇衛視搭檔倪萍搶奪“五壹”熒屏的收視蛋糕。相比於每年除夕前眾多歌手趕赴現場,“五壹”檔的熒屏更是“笑星”,成為搶手貨。但是屏幕上笑的多了,創意卻少了。

全國各地的熒屏主要是笑星。

如果觀眾在即將到來的小長假打開電視機,肯定有笑聲。日前,記者調查了全國部分電視臺的“五壹”節目安排,發現這是壹檔專門針對喜劇演員的節目。

29日19,東方衛視新娛樂頻道重點打造由海派喜劇演員舒悅擔綱主演的《嶽越亦舒》。它以本土的《嶽越藝墅》為藍本,堅持講上海人身邊的事,以引起觀眾的* * *。節目負責人張建明表示,普通人更關心日常生活用品,因此節目組將舒悅定位為普通人的“鄰居”,隨意聊些生活瑣事。據報道,節目組有壹個專門的團隊來幫助舒悅尋找熱點,壹起想笑話。舒悅的好友吳愛儀、、等人將助陣開場歌舞、魔術表演、小品演繹等環節。

郭德綱·豐丸玩“混搭”

相比“脫口秀”,有些節目玩的是混搭。江蘇衛視的“五壹”熒屏將讓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唱主角。江蘇衛視將於4月30日22: 00起在職場類節目《脫穎而出》中播出《由明星女修主持》初選。值得壹提的是,這個節目的主持人是郭德綱和倪萍的組合。在第壹期節目錄制現場,有記者探班發現,素不相識的郭德綱和倪萍兩位評委表現出了驚人的默契。在評論球員時,倪萍經常與老郭有精彩的交鋒。比如在評論壹位模仿春晚的選手時,倪萍笑著對這位選手說:“那時候主持人最大的夢想就是上春晚。”旁邊的郭德綱馬上回應:“妳這是在諷刺我沒上過春晚!”這讓觀眾哄堂大笑。

除了這些相對強勢的電視臺,壹些地方電視臺也希望通過混搭來展現喜劇演員的魅力。貴州衛視近日推出壹檔原創懸疑故事節目《安全密碼》。這個節目主要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告訴觀眾各類事故從發生到解決的全過程。節目不僅邀請了模特艾尚真、中戲校花王希維等美女加盟助陣,還邀請了滬上有憤怒主播之稱的豐丸對嘉賓的表現進行犀利點評,希望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教給觀眾必要的安全知識,服務大眾。

此外,新娛樂頻道還推出了五壹特別節目《笑林盛典》,邀請上海知名主持人和南北喜劇演員,再現上世紀50年代至今的經典歌曲、舞蹈和喜劇。主持人、季、、王冠、、豆豆、林海、、、等將與、郭林東、大兵、潘長江、朱時茂、高曉攀等南北喜劇演員齊聚壹堂,帶來壹場“南北混搭”的精彩節目。趙本山的得意弟子,將在五壹期間與同城葉、胖丫、壹起,參加遼寧衛視特別節目《最光榮的工作》,體驗充滿笑點的特色職業。

搞笑明星出現成本低。

對於很多喜劇演員出現在熒屏上,上海壹位資深熒屏人士透露,這是因為中國本土的文化。在節日期間,人們都想快樂,所以壹些電視人把快樂作為他們節目的主要取向。他認為,上海是壹個地域文化很強的城市,大部分喜劇演員講方言,被當地觀眾接受,所以地面頻道使用壹些喜劇演員非常符合他們的頻道定位和策略。至於很多電視臺,都邀請了喜劇演員加盟。他承認這是因為喜劇演員和電視臺的關系最密切。歌手、影星壹般不會去電視臺,尤其是壹些大牌演員,要他們出很高的費用。但是喜劇演員幾乎全靠電視臺吃飯。他們和電視媒體壹直有很好的合作關系,對電視制作也比較熟悉。節目組邀請他們不僅方便而且便宜。壹位情景喜劇制作人告訴記者,這些節目以前收視率很高,但給喜劇演員的價值遠低於普通明星。“每天預算只有8000-1萬。”同時,該負責人還透露,邀請了壹些明星參加這類節目。“比如在中國演過皇帝的壹個叫Z的壹線男星,拍我們的情景喜劇壹天就要花10萬。”

他也坦言,如果今天的衛視還是以喜劇演員為主,廉頗的壹些老人覺得“本地中老年觀眾接受度比較高,但是隨著流動人口的增加,年輕觀眾越來越多,壹些單純搞笑的節目就不會被年輕人接受,慢慢就有瓶頸了;同時,節目形式和負擔的單壹也制約了節目的發展。”

專家的建議可以豐富節目的種類。

面對“五壹”熒屏,有專家直言,針對這些短暫的假期,我們可以做壹些特別的安排,比如知名的綜藝節目、健康類節目、好的紀錄片、體育賽事、經典電視劇等,讓不能經常看電視節目的人有機會集中觀看,同時充分利用這些節目資源。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顧曉明認為,五月天的熒屏節目過於雷同,註水現象非常嚴重。“比如,過去人們除了看電視,無事可做。現在人有選擇的權利,我身邊很多朋友都不看電視了。”顧教授認為,日劇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他們將把節目分成四季:春、夏、秋、冬。“我們中國有24個節氣,節目可以拿來做文章。我們還可以把星星分成四季,這樣就有趣多了。”

央視媒體分析總監方圓博士對比了央視和地方電視臺的節目,直言“五壹”不像以前是七天,現在只有三天,所以壹些電視節目基本上都是在原有節目的基礎上做壹些特別版,節目也很雷同。他認為,會像以前的藝術人生壹樣,找壹些明星做專題節目,挖掘壹些他們成名前的故事,可能觀眾會更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