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根據中國歷史上的相關記載,為什麽有權勢的人會爭搶人奶?

根據中國歷史上的相關記載,為什麽有權勢的人會爭搶人奶?

人奶又叫奶汁,古人也稱之為“仙家酒”。其來源不言而喻;性平,味甜鹹,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乳化鈣、磷、鐵、維生素等成分,營養極其豐富。它不僅是餵養孩子的最佳食物,還具有其他奇特的功效,所以古人很早就知道如何利用人乳養生、治病、烹飪美食。用人乳烹飪美食,很多古籍都有記載。《世說新語》裏有壹個故事。廢:有壹次,晉武帝司馬燕去拜訪他的女婿王武子,王武子設宴招待他。座位都是用上釉的器皿(這在當時是非常珍貴的),有100多個女仆,都穿著絲綢和緞子。丫環端上來的菜裏有壹只蒸乳豬,肥美嫩滑,鮮美可口。武帝很好奇,問這道菜是怎麽做的。王五子答道:“這是用人奶餵的小豬做的,所以味道不壹樣。”武帝聽後,對他的做法很不滿意,還沒吃完就走了。近年來,有人發起“人奶宴”,用人奶烹制“人奶鮑魚”、“奶湯鯽魚”等上百種菜肴。但這種做法有違倫理,受到很多人的抵制和反對,所以很難推廣。至於利用人乳進行保健治療,在古代也很常見。比如《趣味生活飲食譜》壹書說,人奶可以“補心血、補液、化氣、生肌、安神、益智、強筋骨、益臟器、健胃健脾、聰耳明目”。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說人乳可以治“虛勞、虛勞八卦、無聲中風”等疾病。南朝嶽在《宋書·何尚誌傳》中記載,宰相何尚誌多年勞累,久病不愈。喝了女人的奶才治好的。到了明朝,取人奶治病的情況就多了。李時珍還記錄了當時社會上流傳的壹首歌《取奶歌》:仙家酒,仙家酒,兩壺蘆笙鬥。五行釀真理,世間無處不在。腹幹則吞重樓,濕則爛。早上可以多喝壹升,精神煥發。到了清朝,用人乳治病更普遍了。但大多數情況下,並不只是單獨喝人乳,而是將人乳與其他中藥壹起服用。比如清朝雍正帝,壹生最喜歡的養生秘方就是由33種藥物組成的“龜齡集方”。母乳是最重要的藥物之壹。身體不好的光緒皇帝病危,神醫開的救命藥方是用人乳燉(文為多年生水生植物,屬藻類,全草可入藥)。除了治病,古人還認為人奶有美容養生的作用。明代李在《雷公炮制藥物性質說明》中說。人乳”:人乳“味甘,性平無毒,入心、肝、脾,強四肢,榮五臟,質地堅實,悅肌膚,寧心安神,益風俗,明目,久服延年益壽。”《史記》、《漢書》裏有個故事:張蒼是漢文帝時的宰相。他晚年退休做官,牙齒都掉光了,硬東西也嚼不動了。於是他想了壹個辦法,為了健康吸人奶。這老家夥妻妾上百,調養不成問題。每個人都可以做他的奶媽。就這樣,在取之不盡的人奶下,他活了壹百多歲才死去。這大概是最早的成年人吃人奶的記錄。謝明·趙哲在《五雜組》中也有記載:“崖城有人二百四十歲,不再吃麥片,而喝曾孫的奶。”喝曾孫的奶活到240歲,太離譜,太不可思議。但清朝慈禧太後靠人奶美容養生卻是不爭的事實。據說老婆婆小時候喝的母乳不算。從26歲開始,直到她75歲去世,近50年來,她從未停止喝人奶。每天都有三個奶媽給她提供充足健康的牛奶。她堅信,保持年輕最好的方法就是母乳,這壹點從她70多歲的漂亮臉蛋上可以得到印證,除了慈禧太後,清宮裏的其他後妃也都喝人奶。為此,清宮規定每個季節要選拔40名奶媽,並在皇宮內設置專門的房間進行保養,稱為“坐顯奶口”;然後選80個人住在宮裏,內府會專門提供飲食,叫做“點對點奶口”,也就是“備用奶媽”。當“坐顯奶口”意外無法供奶時,這些“指奶口”可以彌補空缺。這些奶媽每季換壹批。當然,“人奶”畢竟是“人”而不是“牛”,兩者不能等同看待。對於現代人來說,喝人奶有壹個道德問題。年幼的嬰兒有喝人奶的不容置疑的特權;對於成年人來說,應該有很多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