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危重病人,能坦然、樂觀、愉快地面對病情,積極配合醫生診治,大多胸懷寬廣,身體強健,抗病能力增強,元氣逐漸恢復,病情逐漸逆轉,甚至完全康復。
患者越是擔心、怕死,精神崩潰,氣血消散,病情惡化往往加速,很多人預後不良。
在這裏我給妳講壹個真實的故事。年長的朋友可能還記得,四五十年前,我國很多地方有壹個習俗,就是很多家庭可能會有壹口棺材。這叫壽材。人老了,要早做準備,早做心理準備。由此可見傳統中國人對死亡的淡定。有些家庭有兩個棺材,壹個給老人,壹個給老太太。
我聽說了壹個山東德州的老太太。因為她病了,醫生認為她活不長了。既然活不長,就做好心理準備吧。四五十歲的時候,給自己準備了壹口棺材。然後按時吃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後來大家沒想到的是,她的棺材被別人三番五次借走了。她心臟病發作,腦梗,自殺了。她沒時間準備棺材,就先用了,然後還給她。
結果老太太把村裏同齡的人都煮走了,還活得好好的。邱活了97歲。他的壹條經驗是,人不必刻意追求健康長壽,重要的是珍惜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生活往往就是這樣。以包容、從容、淡定的心態面對生活、品味生活、快樂地認識生活,用審美的眼光看待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在現實的生活感受中詩意地生活,那麽健康長壽就會悄然而至。
我們單位壹位70歲的退休教師,以前管理我們單位的倉庫。在門診見到她時,她說她很少出來,因為家裏有個100多歲的老母親需要照顧。聽說她媽媽活了這麽久,自然要問秘訣是什麽。她說壹個是基因好,壹個是思想開放。妳有多開明?說多年前,我為女兒寫了壹首打油詩:
如果沒有特別不好的生活習慣,也沒必要刻意追求各種養生。套用壹句古老的美德,妳問我怎麽養生,我就活得天上有雲,瓶裏有水,平平淡淡才是真。#真相來了# #健康科學資格賽#
中醫養生重在“中庸”!除了良好的心態,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