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朝與邊遠地區少數民族的矛盾。
周朝建立之初,采取聯合政策,收服、籠絡部分商朝貴族,並適當分封幾個商朝貴族和古代帝王後代為諸侯。這樣的綏靖政策對周朝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也產生了影響,全國各地的少數民族通過納稅來表示對強大的周朝的服從。久而久之,周朝和少數民族之間出現了壹些矛盾,這很正常。只要延續西周初期的恩慈結合政策,相信結果會好很多。而此時已經登峰造極的西周政權,漸漸失去了耐心和氣度。自周康王晚期以來,它壹直與幾個不同姓氏的王子和壹些少數民族發生爭執,最後爆發了戰爭。
西周的少數民族中,對周朝威脅最大的有兩個少數民族。壹個是東夷,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在西周初期,由於寬容和軟心腸的政策,與東夷的關系還算融洽,但後來出現矛盾時,西周政權盲目使用武力,最終導致了周康王後期與東夷的全面戰爭。與東夷之壹的懷壹的鬥爭,從周康王開始,基本結束於周宣王時期,持續了200多年。最終采取了政治為主,軍事為輔的策略。如果我知道這些,為什麽我壹開始就要做呢?與東夷的戰鬥在時間和規模上都是空前的,因此消耗了周朝大量的財力物力。
另壹種是狗戎,在周文王時代已經制服了大部分的狗戎。其中壹個犬戎部落直接參與了伐周的戰爭,最後因功受封的待遇,就是後來的申國。成為周朝處理民族關系的典範。申國和另壹個諸侯國郭芹壹起鎮守周朝的西北方向,抵抗並多次打擊其他狗部落的入侵,在西周西部形成了壹道堅固的屏障。但是到了周穆王時期,軍政合壹的政策因為和狗戎的矛盾而被放棄,對狗戎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雖然以周朝的勝利而告終,但從此與狗戎的各個部門結下了深仇大恨。(這樣的結果不僅為自己樹立了死敵,也導致了西周政權面臨與東夷、狗戎長期兩線作戰的窘境。)之後,狗軍各部不時入侵周朝邊境,直至與原申國聯合攻占濠江。
2.諸侯國與周朝王權的關系逐漸疏遠。
因為大多數諸侯國本來就是由同姓血親和異姓親族英雄劃分的,所以對周朝皇帝忠心耿耿,盡職盡責。除按時繳納各種賦稅外,還積極安撫邊遠地區的野部落,為西周政權的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西周初期,各諸侯國基本相安無事,但後來由於時間久遠,經過六七代,原來親密無間的血緣關系開始逐漸疏遠。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各諸侯國之間勾心鬥角,壹些諸侯國開始停止對自己封地的進壹步分封,逐漸恢復勢力。向王朝繳納的賦稅和貢品越來越少,極大地制約了西周國力和財力的發展和鞏固。壹些諸侯國實力開始增強的同時,也在尋找各種借口討伐、吞並那些弱小的諸侯國。諸侯國的數量在減少,而剩下的諸侯國卻越來越強大。並且逐漸有了進壹步的忤逆之心,所有這些情況或多或少都直接或間接地為西周的滅亡提供了客觀條件。(東周時期,諸侯的野心開始迅速膨脹,相互之間的吞並戰爭愈演愈烈,形成諸侯爭霸的局面,中國歷史由此進入春秋戰國時期。)
3.王萍搬到了首都。
周幽王死於狗之手後,各行各業的王子都來找他。他們已經驅逐了狗,奪回了首都濠江,並建立了周平王。如果能及時調整政治軍事策略,下大力氣休養生息,慢慢恢復國力,西周的歷史至少還能持續壹段時間。但可惜的是,剛剛即位的周平王無能又缺乏勇氣。他心軟,目光短淺,在某些別有用心的禮儀鼓勵下,執意遷都。周平王遷都洛邑後,直接宣告了西周王朝的正式崩潰。周朝放棄了關中地區的險要之地,良田易被狗占,這是周氏政權最大的失誤,不僅損失了大量糧食和經濟作物,還把以濠井為中心的軍事要地全部拱手讓給了外族,使周氏王朝直接管轄的土地面積急劇減少。
更可笑的是,周平王竟然告訴秦伯勝:秦國收復的土地,全部可以歸秦國所有。他的本意是讓秦國抵禦狗和戎的侵略,以保護周朝西北的安全。但他沒有想到,自己的決定根本就是養虎為患,還為自己的後代埋下了禍根!四賞之下必有勇者。在壹大片良田的誘惑下,秦國把全部力量都投入到了全國。經過十幾年的鬥爭,終於如願以償,打敗了狗戎,壹下子開辟了壹千多裏的疆域,把地勢險要、關中大片良田的濠江納入了秦國的版圖。此後,秦國的勢力不斷壯大,最後成為七大諸侯國之壹。(秦不僅滅了東周,還滅了六國,建立了強大的大秦帝國。)
通過以上三點分析,我認為西周的滅亡不是壹兩個簡單的因素造成的,也不是某個時期的壹次政治策略失誤造成的,而是不同時期各種不利因素的逐步積累和相互作用的結果。如果和東夷、全榮發生沖突,政治和軍事手段可以同時使用。如果能夠在個別諸侯國的不敬行為剛剛出現的時候就堅決打擊和懲罰;如果周宣王的改革不是太吵太激烈;如果沒有昏庸暴虐的周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