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武夷學院位於哪個省市。

武夷學院位於哪個省市。

武夷學院,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是壹所公辦本科院校。

●歷史沿革:五邑學院是2007年3月19日教育部批準的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南平師範學院,創建於8月1958。1962 1,福州師範學院合並更名南平師範學院(本科);文革期間關閉,1978經國務院批準重新開放。

●校訓:修窮,知行合壹。

●校風:努力,拼搏。

●建設目標:區域特色鮮明、服務地方能力強的應用型本科院校。

●美麗校園:學校位於海峽西岸經濟區綠色腹地,地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武夷山。高鐵、高速公路、航空四通八達,特別是隨著合肥至福州高鐵的開通,只需1小時即可到達福州,3小時可到達廈門、上海、南京、合肥、長沙等沿海中心城市和內陸城市,6小時可到達首都北京。校園占地3000畝,依山傍水,湖光山色,鳥語花香,四季如畫。學校是福建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辦學條件:現有校舍面積45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654.38+0.3億元。圖書館擁有紙質圖書654.38+0.25萬冊,電子圖書85萬冊。建立了期刊、報紙、碩士、博士論文、知識視頻數據庫、電子書等中外文本鏡像站點,有效提升了服務教學和科研的水平。各類教學、生活、體育等設施齊全,人文、生態、園林、數字化的現代化校園初具規模。

●學校規模:全日制學生約1.5萬人。有茶與食品學院、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藝術學院、旅遊學院、人文與教師教育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數學與計算機學院、商學院、海峽成功學院、玉山健康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體育課教學部等14個學院(系)。43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濟、教育、文學、科學、工程、農業、管理、藝術等學科。

●辦學特色:按照應用型辦學的定位,結合地域特色,積極培育並初步形成“傳播朱理學、做武夷文章、培育新工科”的辦學特色。目前,學校結合南平“5+3”重點產業,建設了18新工科、1國家級特色專業(茶學)、4個省級重點學科(茶學、旅遊管理、中國語言文學、美術學)和3個省級特色專業(茶學、旅遊管理、化工與工藝)。中國社會科學院宋明理學研究中心、福建省生態產業綠色技術重點實驗室、福建省武夷茶資源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福建省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級以上特色創新平臺25個。獲得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近500項;獲批福建省2011中國烏龍茶產業協同創新中心;“朱子學研究中心”獲批為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武夷山世界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榮獲福建省高校優秀社科研究基地;齋藤優子文化教育示範基地入選福建省首批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示範基地。閩北紅色文化研究中心已入駐學校,中國黨史讀書會是福建高校首批重點馬克思主義理論讀書會。

●師資隊伍:學校持續推進“人才強校”戰略,積極探索創新人才管理機制,大力發展應用型教師培養,加強“雙師雙能”教師與企業的互聘。目前,我校有教職工1000余人,專任教師70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占35%,碩士及以上學歷教師占75%。引進臺灣省博士20多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人,入選“新世紀國家人才工程”1人,福建省名師5人。此外,130多名院士、“長江學者”、“閩江學者”、知名專家受聘為學校特聘教授、客座教授、講座教授,多國文教專家在學校任教。

●產教融合:學校為數百個融合項目建設高校。圍繞閩北支柱產業轉型升級,瞄準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打造六大專業集群,即服務南平千億食品產業的生態食品專業群、服務南平千億旅遊產業的旅遊健康專業群、服務南平千億竹產業和生物工程重點發展產業的生物資源利用專業群、服務南平千億機電制造產業的智能控制專業群、 服務南平文化創意新興產業的文化創意專業群和服務武夷新區、延平新城、新農村建設的智慧城鎮建設專業群。 學校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項目共享、互利共贏”的原則,充分發揮董事會在校企合作中的橋梁作用,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建設再整合的產業學院。與福建聖農集團合作建設聖農食品學院,與福建省太陽能電纜有限公司合作建設太陽能電纜學院,與福建省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建設中國旅行社學院,與武夷山市政府合作建設齋藤優子文化學院,與臺灣省海峽兩岸教育文化交流學會合作建設玉山健康管理學院,通過2065438+與香江集團等大型茶企合作,

●創新創業:學校是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大學。國家高校實踐教育創新創業基地、首個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首批省級創業孵化示範基地落戶學校;學校是首批列入“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培訓計劃”的高校之壹,“五邑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入選首批“福建省青年創業示範園”。截至目前,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福建省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福建省建築結構競賽、福建省機械創新競賽中獲獎396項。獲得80個國家級、173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在福建省首屆“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三項銅獎,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排名第壹;1人獲得省級“創業之星”獎,6人獲得“創業之星提名獎”,獲獎數量和順序均居首位;5個創業團隊獲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高校畢業生省級創業資助,居全省高校之首;學校註冊大學生創業團隊180余個,培育學生創業示範店50家,帶動直接就業500余人。

●社會服務:立足“大武夷”縣域產業發展需求,按照“壹縣壹特色、重點對接”的原則,實施與“大武夷”經濟圈15地方政府和產業園區的合作計劃,在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務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學校與地方共建“福建省生態與健康重點實驗室”和“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創新平臺”。配合南平市新農村建設和武夷山市武夷山市民素質提升培訓項目的實施,組織教師深入企事業單位、行業、鄉鎮開展各類社會培訓,平均每年培訓觀眾3萬人次。

●開放合作:學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人員接收機構,也是福建省海外華文教育基地和中國傳統文化體驗推廣中心。近年來,已有300多名來自美國、俄羅斯、法國、南非等國家的留學生來我校長期或短期學習。首批來自南非自由省的留學生已順利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進入專業學習階段。13人2015年獲得福建省政府外國留學生獎學金;與馬來西亞沙撈越科技大學合作開展交流項目;超過12000人參加了為國際友人、海外華人和港澳臺青少年舉辦的“中國尋根之旅”、遊學班、中華才藝培訓班、文化體驗班等活動。不斷深化閩臺交流合作,與臺灣省政治大學、彰化師範大學、高雄大學等19所高校簽訂合作交流協議;學校在成功舉辦“3+1”閩臺合作辦學模式的基礎上,與中國海峽兩岸教育文化交流學會(臺灣省玉山大學聯盟)合作創辦玉山健康管理學院,率先試點閩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4+0”合作辦學模式,吸納臺灣省優質教育資源培養應用型人才。

●校園文化:長期以來,學校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對學風建設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學校形成了以校園文化藝術節、科技節、文化論壇、社區文化節為主要平臺,涵蓋跨學科講座、創意大賽、創業大賽、DV大賽等載體活動的校園文化活動體系。校園文化項目在全國大學生美展、省大學生藝術節、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等活動中取得良好成績。學校有60多個學生社團,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學校榮譽:學校連續八年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學生公寓管理與服務先進單位”、“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系統勞動模範之家”、“福建省2018-2020碩士學位授予培養單位創建高校”、“福建省第七批省級水利風景名勝區”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