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經常放壹些豪言壯語讓人類活到120歲。他甚至自己做了壹個墓碑,上面有壹張他的黑白照片,上面寫著:王建(1954-2074)。
“是否感染了新冠肺炎,需要做核酸檢測。”這是最近比較熟悉的壹個詞,核酸這個詞出現頻率很高。
核酸到底是什麽?核酸是壹種生物聚合物,是所有已知生命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核酸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統稱。
每個細胞都含有核酸,這是壹種非常穩定的遺傳物質。壹旦發生變化,就說明細胞分裂異常,功能發生變化。
什麽是基因?科普書上說:基因是帶有遺傳信息的DNA片段,有些直接與自身結構壹起發揮作用,有些則參與調節遺傳信息的表達。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類對自己的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那就是如何讓自己活得更久,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生活的美好。那麽是什麽決定了我們自己的壽命呢?
科學家經過多年研究發現,人類的健康長壽取決於生活方式和行為60%,遺傳因素15%,社會因素10%,醫學性質15%。其中,生活方式和行為,也就是自我護理占比最大,達到60%。
壹方面,遺傳因素占15%。據研究,基因和壽命有著密切的關系,每個人的基因不同,所以每個人的壽命也不同。雖然基因在壽命中起主要作用,但壽命是由多個基因綜合平衡決定的。為什麽有的人活得長,有的人活得短?其實除了先天遺傳,更重要的是個人生活習慣。
另壹方面,生活習慣和飲食也很關鍵,占60%。只有保證自己有壹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平時不熬夜,不抽煙,不喝酒,才能減少各種疾病向妳襲來。除此之外,做適當的運動讓身體長期處於運動狀態,對健康更有幫助。
不良的飲食習慣已經成為現代人健康的又壹隱患。現在人們經常吃壹些垃圾食品,如油炸食品和燒烤食品,其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雖然好吃,但是不健康。這些食物只提供熱量,對身體幾乎沒有營養。相反,他們會攝入更多的消化酶等營養物質。
除了以上兩個因素,醫療條件和自然環境也會改變人的壽命。在古代社會,人類的平均壽命只有二十歲。解放前中國只有三十歲,現在已經七十多歲了。這期間,很明顯人的基因沒有太大變化,只是人的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目前壽命最短的落後和戰亂國家,如非洲的壹些國家,壽命最長的是日本和西歐,而中國壽命最長的地區是上海和北京,這都印證了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會促進人類壽命的不斷增長。廣西巴馬縣和海南南山村有很多百歲老人,有世界長壽之鄉的美譽,證明了自然環境和飲食習慣可以帶來長壽。
現代很多慢性病都是基因損傷造成的。現代科學證明:如果基因正常,細胞活躍,人就會健康;基因受損,細胞變異,人就會患病。因此,人類基因組包含了人類出生、衰老、疾病和死亡的大部分遺傳信息。解碼它將給疾病的診斷、新藥的開發和新療法的探索帶來壹場革命。
2000年6月26日,英國、美國和中國幾乎同時向世界宣布,他們已經完成了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基因草圖項目。然後,基因序列精確圖譜的完成,給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使評估疾病的遺傳風險成為可能。
簡而言之,妳的基本壽命來源於先天遺傳和後天維護。註重養生,活幾十年也不是不可以,那就看妳有沒有長壽的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