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富強通訊員趙雲
三年前,躺在病床上,她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仿佛自己無法把握;現在,每周壹,她都要穿上白色的工作服,幫前來看病的病人掛號、就醫、取藥,用自己的辛苦換來病人的方便。她就是“義務導遊”魏莉莉。
2005年9月,魏莉莉脾臟破裂,腎臟受傷,頭部多處嚴重受傷,生命垂危。經過醫生的全力搶救,韋莉莉被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出院後,魏莉莉身體極度虛弱,只能在家臥床休息。導致她經營的服裝店無法正常經營,心情極度抑郁。這時,旭日裏的社區工作者、“愛心媽媽”王秀敏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不僅出錢出力,還幫助魏麗麗二次創業。在大家的幫助下,魏莉莉開了壹家名為“妙中堂”的養生店,她重新樹立了對生活的信心。
談到自己的變化,魏莉莉感慨萬千。壹場意想不到的車禍對她打擊很大,讓她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她感謝每壹個人,感謝車禍後幫助她的路人,感謝救了她壹命的醫護人員,感謝壹直在幫助她的“慈母”王秀敏。她把這份沈甸甸的感激轉化為實際行動,把自己的愛奉獻給了社會。
作為第壹次當導遊,她對診室不熟悉。為了盡快適應工作,她每天樓上樓下跑,還記得診室的位置。至今,她筆記本上寫得清清楚楚:b超在二樓拐角處;耳鼻喉科繞過婦科,在法醫鑒定科旁邊...
業務逐漸成熟,但她並沒有放松。每天去看病的人很多,尤其是壹些壹個人去看病的老年患者。很難找到診室,所以她壹個壹個地帶領他們。她病後很虛弱,但她克服了困難,做得很好。每天從壹樓到四樓,她不知道要跑多少趟,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但患者的壹句謝謝,卻能讓她所有的疲憊化為解脫。
她沒有把自己的所作所為當成“奉獻”,因為她知道,是無數人的幫助讓她重獲新生,自己的付出與生命相比微不足道,所以她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魏莉莉有壹個願望。她希望她幫助過的人在力所能及的時候伸出援手,幫助壹個需要幫助的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因為關心而越來越近!
魏莉莉(右)攝影張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