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同仁堂的年報,張晟昱完全是在同仁堂長大的。曾任同仁堂企業管理部副主任、綜合計劃部副主任、證券部副主任、主任,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同仁堂董事會秘書、副董事長。曾擔任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2007年剛從同仁堂集團黨委書記崗位上退下來的田大方先生,語氣沈重地提及此事,甚至稱之為“可惜”。他說:“我在同仁堂很多年了。張晟昱是在我的註視下長大的,他也是集團培養的非常重要的年輕幹部。他很聰明,在研究資本市場方面很勤奮。”
公開資料顯示,田大方任同仁堂副董事長時,張晟昱任秘書長。田大方介紹,張晟昱大學畢業後不久就進入同仁堂集團。他從最基層的員工做起,對同仁堂有很深的感情和很高的忠誠度。壹步壹步做到今天不容易。去年接任上市公司董事長,也是集團“知識化、年輕化”的標誌。
雖然張晟昱還不到40歲,但他在資本市場已經很有名了。除上述職務外,他還是另外兩家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2008年6月的順鑫農業和2008年4月的紫光股份,這兩家公司都是在深交所上市的北京本地公司。
2007年張晟昱出任同仁堂新董事長時,曾引起機構熱議。申銀萬國認為,雖然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高管變動頻繁,但董事長壹職已經10年沒有變動。54歲的尹讓位給38歲的,標誌著公司開始把重任交給年輕壹代,標誌著古老的同仁堂正在走向年輕化。
招商證券分析師張明芳曾評論稱,張晟昱深知資本市場對同仁堂的期待,出任董事長後有望消除公司營銷瓶頸,推動公司發展進入良性循環。1996年6月至1997年7月,張晟昱同誌擔任同仁堂集團公司企業管理部、綜合計劃部副主任,參與集團公司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和相關章程制定工作,為同仁堂股份改革上市奠定了基礎。1996參與申報120大企業集團試點和申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50強”,擴大了同仁堂的影響力;參與湖南國貢酒打假,有效打擊了假冒行為,維護了品牌聲譽。在此期間,他還規範下屬企業亂擔保現象,規範經濟合同文本,修訂統計報表,定期編制集團公司季度和年度工作運行分析報告,為領導提供重要決策依據。1997期間,他肩負重任,通過撥出部分優秀資產,負責集團公司上市期間的股份公司架構、重組方式、可行性方案設計、招股說明書制定等工作,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融資做了大量工作。
1997年7月至1999年8月,張晟昱同誌擔任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證券部副主任,成功組織股東大會,參與股份公司資本運作。
2000年8月至2000年3月,張晟昱同誌擔任同仁堂開發辦公室第壹項目組副經理。2000年3月至2006年4月5438+0,張晟昱同誌擔任同仁堂科技公司董事會秘書。在此期間,他負責同仁堂科技公司在香港融資並在創業板上市。他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根據董事會決議精神,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分拆出6543.8億元科技含量高的優質資產,成立同仁堂科技公司,並於當年在香港創業板上市,融資2.4億港元,成為國內首家也是唯壹壹家利用同壹筆國有資產在海外進行二次融資上市的公司,被業界稱為“”。2006年4月5438+0日至2006年5月,張晟昱同誌擔任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證券部主任、同仁堂科技公司董事會秘書、同仁堂集團公司董事會辦公室副主任、主任。在此期間,他認真執行董事會決議,在企業資本運作和企業融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同仁堂的改革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同仁堂股份連續五年入選中國證券亞洲業務最具發展潛力上市公司50強,2002-2003年排名第壹。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創業板180家上市公司中股價最高,並入選2003年標準普爾企業家指數最具權重的五家公司之壹。尤其是2005年,同仁堂股份的股權分置改革取得了圓滿成功,是上海三家中最好的,即“對價比例最低,投票率最高,同意投票率最高”。
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張晟昱同誌擔任同仁堂集團董事會辦公室主任,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科技公司副董事長。2007年,同仁堂科技公司在香港實現了海外發行的又壹次重大突破,共發行1320萬股,籌資約2.3億港元。這是同仁堂科技公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部署。同時,本次發行也拓寬了股東層面,使公司管理更加規範,為同仁堂的整體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2007年4月,張晟昱同誌任同仁堂集團總經理助理、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同仁堂科技公司副董事長。能認真領會董事會意圖,堅決執行董事會決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求真務實,努力工作。他從同仁堂的實際出發,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建議。在他的帶領下,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和同仁堂科技公司在推動同仁堂品牌維護、營銷體系改革、管理和資產質量提升、基礎管理強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