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東關小學1班,44個孩子入學。1956,縣城有2個幼兒園,3個班,幼兒園有85個孩子。1957之後,學前教育經歷了“大躍進”和“文革”兩次波折,忽起忽落。1980以來,學前教育健康發展。到1985,幼兒園有51個,有258個班,在園兒童8550人。幼兒園(班)壹般開設語言、計算、圖畫、故事、唱歌、遊戲、體力勞動等課程。,每天3-4節課,每節課30分鐘。上課以遊戲形式為主,寓教於樂,生動活潑,基本克服了小學教育的早期偏向。清光緒三十壹年(1905),清政府發布“停止科舉,廣設學堂”的上諭。自光緒三十四年以來,泗縣共設二等小學1所,高等小學65438所,小學6所。其中,位於其管轄區域內的有:
光緒三十四年在文昌宮(今縣人民政府院內)建立泗洪小學。有兩個班,A班和B班,80名學生。
泗州府高等小學堂位於北關茶園舊址(現為供銷總社所在地)。宣彤元年(1909),有1個班,40多名學生。次年發展到2班,80人。
宣彤第三年,辛亥革命發生,上述學校停辦。
民國元年(1912),泗縣有五所小學,其中有三所比較有名:壹是由原泗洪小學堂恢復重建的“泗縣團小學”,有A、B兩個班,每個班40多名學生;二是由原泗州府高等小學恢復重建的“泗縣第壹高等小學”,設有A班、B班、C班、D班四個班,每班40余人;三、新成立的泗縣團校女子小學位於文昌宮前院,2個班,80多名學生。此後,泗縣小學不斷發展,2年7所,4年20所,5年24所,6年29所,7年43所,8年68所,9年140多所,是泗縣早期小學發展的高峰。
民國10年以來,由於自然災害、軍閥戰爭、土匪搶劫的影響,思賢小學逐漸衰落。從10到13,與9年相比,小學減少了80多所。從14到15略有上升。之後逐年減少,18年減少到30。在19中,該數字增加了12。21年,達到51。22年不斷增加到62所學校,4451學生。23年減為58所,學生4097人。
民國27年秋,日寇入侵泗縣,淪陷區小學停課。非淪陷區的大量小學是在國共壹度合作抗日的有利條件下得以維持和發展的。根據28年的統計,全縣有52所小學(其中鄉鎮小學31),在校生2170人。
29年2月,主管皖東北的皖省第六區行政督察生動搖去職。上述小學由泗縣新建的抗日民主政府接管管理。
民國三十年,65438+二月,以泗縣為中心的幾個邊境縣,共有150所小學(22所小學,128所小學),224個班,9020名學生,262名教師。其中,思南縣有小學74所(完全小學11,初級小學63所),129個班,學生5053人,教師150人;泗蘇縣38所小學48個教學班,1645名學生,48名教師。四五嶺豐縣現有16小學(4所小學,12所小學),16班,在校學生800人,教師18人。小學18(完全小學2,初級小學16),2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130人,教師27人。洪澤湖小學4個班(完全小學1,初級小學3個),學生392人,教師19人。從31開始,小學繼續發展。到33時,僅泗蘇縣就有100多所小學,學生超過4000人。泗縣屬於現有的思南、泗蘇、四五靈峰、四靈穗地區。到抗戰勝利前夕,有小學63所(小學6所,初中57所),學生5067人。抗戰勝利後,有1所女子小學,6個班,125名學生。思成小學1,5個班,200名學生。有1雪峰小學,6個班,200名學生(都是烈士和幹部的子女),是從半個城市搬過來的。到目前為止,全縣現有66所小學,143個班,5592名學生。
民國35年秋,國民黨大舉進攻解放區,泗縣解放區小學相繼停辦。此時,縣國民政府先後設立34所中心民族學校,135個班,2581名學生;民族學校100所,150個班,6890名學生,是泗縣小學發展的第二次高潮。37年秋,泗縣解放前,這些小學都停辦了。同年6月5438+065438+10月,縣人民政府上任後,恢復舊小學33所,新建小學96所(部分由私塾改建)。至民國三十八年九月,全縣有小學129所,班級201個,在校學生6585人,教職工250人。
建國後,小學繼續發展,1952年達到289所,是建國前夕的2.31倍;有19651學生,是建國前的近3倍。這些小學堅持開辦工農學校,優先招收工農子弟,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工農學生減免學雜費。兩年(1949、1950)全縣遭遇暴雨,各小學堅持教學與生產救災相結合,實行輪班教學、分散教學、湖坡教學。同時組織學生開展紡紗、打席子、挑草、挑糞等勤工儉學活動。1950第二學期,根據大莊、平山、黃薇、長溝、拓東、邊河、劉圩的統計,小學勤工儉學收入為2937.835萬元(舊人民幣)。
1953至1957,貫徹“鞏固、重點發展、提高質量、穩步推進”的方針,全面整頓現有小學,重點發展部分小學。1957年,全縣有小學323所(完全小學50所,初級小學273所),學生31575人。與1952相比,學校數和學生數分別增長了8.38%和60.67%。小學的教學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1957年全縣有2004名高、小學畢業生報考初中,各科平均分83.5,最高平均分94.5,最低平均分72.5。在1954和1957這兩年,該縣還引導安排了2878名未能升學的高、小學畢業生走上工農業生產崗位。
從65438年到0958年,全縣有小學450所,學生44652人。但由於反右鬥爭的擴大,許多教師被錯誤地劃為右派。此外,他們反對“右傾”,舉“白旗”,在教師中批“白道”,在學生中批“智育第壹,成績第壹”。學校幾次停課,大規模煉鋼。
1965小學大發展,全縣有1060所學校(完成小學78所,小學982所),1761個班,在校生62143人。其中,以半日制、半日制和上午班、下午班、晚上班形式開設的小學班級有776個。與1958相比,學校數增加了1.35倍,學生數增加了0.39倍。
從1966到1976,全縣小學的管理制度和教學設施遭到破壞,壹部分教職員工被打成“混混”,集中進行“勞動改造”,另壹部分則被調回原籍接受貧中農的“再教育”。所有學校紀律松弛,秩序混亂,教育教學質量嚴重下降。
1978後,我們加強了黨對學校的領導,糾正和平反了錯誤定右派、被打成“混混”的教育工作者,貫徹“調整、整頓、鞏固、提高”的方針,重點抓好“兩基”(基本知識和技能)教學和全體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師生精神面貌明顯改觀。城關第壹小學兩個組,學雷鋒,多年來壹直為第三居委會的兩位烈士老人挑水、買面、打掃環境,比親人還好。1981大莊朱祠小學三年級學生郝在上學途中撿到押金折1752元,立即交由學校歸還失主。經過調整整頓,小學合並為1985的452所學校,2579個班,在校生102283人。學校和學生人數分別是1949年建國初期的3.5倍和15.53倍。與民國36年泗縣(包括現在江蘇省泗洪縣和本省五河縣所轄地區)小學發展的第二次高潮相比,學校數和學生數分別增長了2.37倍和9.79倍。民國38年9月,縣人民政府根據“維持原校,逐步進行可能和必要的改革”的方針,任命蔣伯明為副校長,恢復原泗縣初級中學,改名泗縣中學。壹年級1班,在校生55人。從65438到0952,發展成7個班,365名學生。這壹階段,學校針對局部地區自然災害不斷的特殊情況,吸收了老解放區教學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成功經驗,組織全體師生開展了以鞏固學位、堅持災區教學為中心的生產性抗災活動。在學校近20畝的田地裏種菜種糧,從事積肥、割草、鋪路等勞動。根據1961上半年統計,全校師生勞動收入為3171萬元(舊人民幣)。
1956年暑假,思賢初級中學在大莊成立,後根據地名更名為思賢大莊初級中學。1957年夏,在長治溝成立泗縣長治溝初級中學。到目前為止,全縣有3所中學,14個班,在校生1197人,教職工64人,其中專任教師42人。
65438年至0958年,思賢中學擴建為完全中學,建成六圩、草溝兩所初級中學。1959年,東莞市外建思賢初級中學(後更名為第二中學)。1960黃薇泗縣黃薇初級中學成立(因辦學條件不足,只辦了壹個學期,即並入大莊初級中學)。1962,思賢初級農業學校,位於城東南小竹圍,改為普通中學,更名為思賢敦集初級中學。此時,全縣有7所中學(1所中學,6所初中),67個班(9所高中,58所初中),在校生3003人(高中406人,初中2597人),教職工340人,其中專任教師185人。
1963至1965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控制普通中學發展。縣裏維持了原來的七所中學,做了壹些調整。1965調整後,在校生2807人,其中高中407人,初中2400人。教職工由1962的340人減少到243人,專任教師由185減少到146人。
從1966到1976,除了改建和新建黃薇等12所初中,擴建16所完全中學,發展壹大批有初中的初中外,還將28所農業中學改造為普通中學。1972,泗縣二中並入泗縣師範,編為附中班。1976全縣有40所中學(17所中學,23所初中),313個班(50所高中,263所初中),98所初中,18623名學生(3448所高中,6544所初中)。
1977年,全縣有中學20所,初中21所,在校生增加到高中3476人,初中21039人,共計24515人。此後,根據中央“充實和加強小學,整頓和改善初中,調整和改革高中,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努力辦好重點中學”的方針,對縣城的中學進行了再次調整。泗縣二中9月復課1978。為了使學校布局合理,1辛集高級中學建於1981。初中數量從1977的21增加到1980的76個,再調整到1985的50個。小學附屬於初中,采取畢業不招生的方式。到1983,將逐步完成1977的85所學校。1985,完成中學由1977的20所減少到3所(思賢中學、六圩中學、草溝中學);在校中學生25610人,其中高中生2111人,初中生23499人,教職工1324人。其中,公職人員1225人,私營人員99人,專任教師1048人。調整後確定的重點中學是思賢中學和思賢新中心校。
從1949到1985,泗縣普通中學統計為初中畢業生67743人,高中畢業生14600人。從1977到1985,1948名符合條件的新生被保送到更高壹級學校,其中高等學校786名,中專407名,初中75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