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冬天練三九不怕運動量小,就怕不運動。如果平時堅持體育鍛煉的人在冬天停止活動,壹年的鍛煉效果並不明顯。所以民間諺語有“壹冬頂三夏”的說法。去遠足、滑冰、滑雪、長跑等。在寒冷清新的空氣中提高耐寒能力,培養毅力。不適合戶外環境活動的中老年人,在大風降溫或有冰雪天氣的日子,可以在室內鍛煉。在室內運動時,保持空氣流通。如果在戶外運動,註意選擇陽光充足、避風的地方,不適合在充滿煤煙、空氣渾濁的環境中運動。冬季體育鍛煉量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長,每次鍛煉30~60分鐘;也可以壹天“分”三次,每次10~20分鐘。
3.冬季發汗“發汗法”不僅可以放松經絡,還可以擴張人體的小血管,加速人體體力的恢復。(1)飲食發汗法。高溫室內吃點熱粥。熱粥以紅豆糯米粥或綠豆糯米粥為佳,或飲紅糖姜湯。這些方法簡單適用,可以避免因出汗過多而虛脫。冬天的夜晚更長,所以妳不應該吃更多的硬食物。吃完後可以用揉腹、散步等方法幫助消化。②蒸汽浴發汗法。在浴池或溫泉裏洗個熱水澡(桑拿浴),讓體內的病菌隨著蒸發的汗液排出。但是,這種方法的使用取決於妳的身體承受力。為防止虛脫,不宜過多出汗。③運動發汗法。運動是健身發汗的最佳藥方,能緩解表癥、祛邪、解熱鎮痛,防治多種疾病。註意;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確定運動負荷,壹定不要做超過身體承受能力的運動。控制出汗,只要感覺臉頰有汗水流出來,就應該停止出汗的動作。出汗後,應適當松開裙子或脫掉衣服,讓汗水蒸發。當妳感到涼爽和放松時,立即穿上衣服,以防感冒。
4.冬天抗寒①常喝生姜大棗湯。將十枚大棗和五片生姜用水煎服,可以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減少感冒等疾病。②晚上睡桑葚枕。桑葉和菊花可以提神醒腦,預防感冒。以碾碎的桑葉和菊花(如果數量不夠,可以鋪壹些稻殼)為枕心。長時間躺在枕頭上可以驅寒。感冒了的人也容易早日康復。③浸泡治療凍瘡。將冬瓜、茄根的皮用清水浸泡2至4小時,然後在火上加熱至50℃左右,用其熏洗患處,有止癢、加速血液循環的作用。將大蔥、大蒜和生姜搗碎成泥後,塗在患處,治療凍瘡非常有效。幹辣椒粉、幹姜粉、大蒜等。按照1∶3∶1的比例混合在壹起,用酒精浸泡,48小時後加入適量的樟腦,混合均勻後塗於患處。④護頭護腳保暖。在寒冷環境中的人要註意頭部和腳部的保暖。選擇壹頂冬天的帽子。有學者研究過,當環境溫度為15攝氏度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量的30%;在-15攝氏度時占75%,可見戴帽子保暖與人體熱平衡有著密切的關系。腳冷容易誘發感冒,最好穿透氣性能好的棉襪和保暖鞋。
5.冬季滋腎。根據中醫理論,五行與五臟相合,而在五行中,冬季屬於水和腎,所以腎應該是主要的治療和滋補。五行有五色,黑色屬腎經;補腎最好用“黑色食物”,如黑木耳、黑芝麻等黑色食物,加上適當的體育鍛煉,人的身體就會強壯。補充的方法有很多。
樣本;熬湯,吞藥丸,喝葡萄酒,喝藥粥,都合大家的胃口。
6.冬季保健不宜過於頻繁。冬天,陽氣潛伏於內,陰氣張揚於外。老年人多患有上熱下寒等疾病,不宜過於頻繁地洗澡發熱。壹般來說,三到五天或者十個半月洗壹次澡,看身體情況而定。第二,貪戀火並不可取。取暖可以保暖,增強身體活力,但火場溫度升高,周圍水汽蒸發快,空氣幹燥;人體表面的水分被蒸發,時間久了,口幹舌燥,虛火上升。火烤容易把手腳的內熱引入心中,使人煩躁不安,虛火上升。第三,不宜坐在石頭或木頭上。俗話說“夏天不要坐在樹上,冬天不要坐在石頭上。”夏天,露天放置的長椅、椅子,經過風吹雨打,變得濕漉漉的。如果久坐,容易引起關節炎、風濕疼痛、坐骨神經痛、痔瘡。同理,不宜坐在潮濕的地面或水泥地面上。第四,蒙著頭睡覺不合適。有些人冬天喜歡蒙著頭睡覺,以為這樣可以“暖和壹點”。殊不知,床內氧氣含量會逐漸降低,影響呼吸,甚至引起呼吸性窒息,或因缺氧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如果用火取暖,也要開窗通風,以免煤氣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