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小知識(如何科學預防高血脂)1。如何科學預防高血脂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達到科學預防高脂血癥的目的,戒煙限酒,意義重大。
研究發現,吸煙者(每天吸煙20支以上)的冠心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是不吸煙者的2~6倍,並與每天吸煙的數量成正比。原因之壹與吸煙者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有關。
適量飲酒可顯著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因此,適量飲酒可以降低冠心病的患病率。
但大量飲酒可能不會引起明顯的高脂血癥,但長期飲酒者大多有高脂血癥。因為飲酒量增加,容易造成熱能過剩,導致肥胖。同時,酒精在體內可轉化為乙酸,減緩遊離脂肪酸的氧化(競爭性氧化),脂肪酸在肝臟合成甘油三酯,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也增加。
有些人適應能力很強。當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增加時,甘油三酯的清除也增加。因此,連續飲用數周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可恢復正常。還有的人適應能力差,長期大量飲酒,會出現嚴重的高血脂。
因此,要預防高血脂,過上健康的生活,就必須戒煙限酒。
2.什麽是高血脂
人到中年,工作生活各方面壓力比較大,生活節奏快,應酬多。他們怎麽會有時間參加體育鍛煉呢?再加上飲食中高脂肪、高膽固醇物質的攝入增加,他們不知不覺地開始“發胖”,體重嚴重超重。他們經常遭受體力衰竭,哮喘,註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經常頭暈和失眠..以上癥狀為妳的健康敲響了警鐘。
高血脂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但隨著人們對飲食越來越不重視,高血脂也開始威脅年輕人的健康。血脂尤其是血膽固醇的升高不僅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壹,而且與缺血性心臟病的發病有明顯關系,應引起重視。
再來遇到高血脂。目前,高脂血癥已被世界醫學界公認為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人體血漿中含有的脂質稱為血脂,主要由膽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遊離脂肪酸組成。這些酯類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
但如果血脂過多,脂質代謝就會紊亂,血液粘度增加,脂質物質沈積在血管內膜上,逐漸形成小“斑塊”,醫學上稱之為“動脈粥樣硬化”。這些斑塊增多、增大,逐漸堵塞血管,使血管管腔狹窄,血液循環不暢。如果重要器官的動脈不足,就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通常嚴重的是心腦血管動脈粥樣硬化,可引起冠心病、心絞痛、腦血栓、中風等。,甚至危及生命。高脂血癥患者發病主要是因為飲食問題,其中食鹽攝入過多是壹大誘因。
這是為什麽呢?鹽攝入過多,其中含有鈉離子和氯離子,會增加細胞內外的差異,引起細胞腫脹。試想壹下,如果血管的細胞膨脹打架,血管內壁變小,就會導致血壓升高,而血管內壁變窄容易造成血管內脂質堆積,也會導致血壓升高,影響健康。
高脂血癥的高發人群包括肥胖人群、飲食習慣不良的人群(如煙酒過度、喜歡高糖高鹽高脂飲食的人群)。大多數肥胖者會因為脂肪代謝紊亂而出現高脂血癥。
肥胖者脂肪代謝的特點是:血漿遊離脂肪酸增加,膽固醇、甘油三酯、總脂肪等血脂成分普遍升高。解釋脂肪代謝的紊亂。
肥胖者的血漿膽固醇水平為5。大於2 mmol/L的可占55%。
8%。男性60歲,女性50歲後,血漿膽固醇水平會明顯升高。
當患肥胖癥時,遊離脂肪酸的動員和利用減少,血液中的遊離脂肪酸積累,血脂容量增加。碳水化合物引起的高甘油三酯血癥患者容易肥胖。
當這類患者食用更多的碳水化合物或正常時,血漿甘油三酯增加;而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高脂血癥可以出現轉機甚至消失。同樣,減肥也可以使這些患者的血漿甘油三酯降低到正常水平。
血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升高與肥胖程度成正比。降低血脂水平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具有重要意義。
所以肥胖者控制飲食減肥是很有必要的。此外,缺乏運動也是導致高血脂的重要因素。運動和健康的關系是密切的。運動過程中需要消耗體內的營養物質,長期的有氧運動會消耗體內積累的脂肪,這也是為什麽那麽多人通過長期運動減肥成功的原因。
脂肪堆積的原因是這些堆積的脂肪無法通過正常的新陳代謝被消耗掉。新陳代謝的方法有哪些?第壹,正常的新陳代謝,食物的攝入,人體每天需要的營養物質基本是固定的,所以多余的營養物質會轉化為脂肪堆積起來。
第二,沒有食物攝入,代謝脂肪提供人體所需的能量。第三是運動代謝,需要大量的能量,所以很容易消耗體內積累的脂肪。
3.高血脂患者必須知道的問題有哪些?
高血脂問題1:高血脂是吃的嗎?瘦子是不是不容易得高血脂?正確答案是,高血脂確實和飲食關系密切,因為血脂中的甘油三酯大部分都是從飲食中獲得的。
當食用大量脂肪類食物時,體內甘油三酯水平明顯升高;如果攝入過多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精細加工的谷物,也會導致血糖升高,進而合成更多的甘油三酯。胖人胃口好,吃得多,不太愛運動,所以更容易得高血脂。
但這並不意味著瘦子不容易得高血脂。血脂中的膽固醇大部分來自內源性產生,所以膽固醇的增加不完全與飲食有關,還與人體基因和個體差異有很大關系。即使瘦子攝入不多,如果合成過多,也會升高血脂,尤其是膽固醇。
所以高血脂不是完全吃出來的,還跟遺傳和個體差異有關,瘦子得高血脂的概率也不小。高血脂問題二:血粘度高嗎?臨床上沒有血液粘稠的說法。這是普通人血脂升高的通俗說法,相當於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粘度的主要因素有:血細胞因素,如血細胞的數量、大小和形狀,紅細胞變形能力和血小板功能。
高血脂問題三:吃保健品真的有助於降血脂嗎?正確答案需要明確:血脂升高時,壹定要遵醫囑服用降脂藥,不用太擔心降脂藥的副作用。保健品不能代替藥品,需要咨詢醫生後再決定是否服用。
很多高脂血癥患者喜歡通過食療來控制血脂,比如早晚喝壹杯大麻生態茶,也是可以的,但必須是在堅持服藥的前提下。高血脂問題四:血脂正常後多久可以停藥?對於只有高血脂,沒有其他危險因素的正常人,在服用降脂藥物後,在堅持合理膳食、適當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可以停用降脂藥物壹段時間,並定期復查血脂指標。
但如果同時有其他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腦血管病、高血壓,或者有肥胖、吸煙等危險因素的人群,降脂藥物千萬不能停。高血脂問題五:不同人群的降脂標準是壹樣的嗎?正確答案真的不壹樣。
壹般化驗單上的正常值是針對正常人群的,但如果有吸煙、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疾病等,則應根據具體情況和疾病的危險分層來確定血脂控制目標。
4.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對自己突發的心肌梗塞感到困惑。他們認為自己可以正常吃喝,日常生活沒有任何不適。這麽嚴重的冠心病怎麽會突然發病?其實只要做壹個詳細的檢查,就可以發現他們很多人的血脂都很高,而高脂血癥是醫學界認為可以導致冠心病的最重要的原因之壹。
“隱性殺手”——高脂血癥是壹個緩慢而逐漸加重的隱性過程。高血脂本身沒有明顯癥狀,不做血脂檢查很難被發現。
值得註意的是,很多高脂血癥患者認為自己沒有任何癥狀或不舒服的感覺,因此采取無所謂的態度,忽視降血脂的治療,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註意科學飲食和鍛煉。如果任由高血脂情況自然發展,不加以控制,壹旦病情惡化,造成的損害往往是不可逆的。脂肪和膽固醇高的食物容易引起高脂血癥。壹般20歲左右的年輕人就已經可以形成脂質沈積,甚至有的孩子從十歲就開始了。這種沈積在醫學上被稱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十幾年或幾十年後,由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長期積累,動脈血管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受阻,動脈血管的營養狀況越來越差,使動脈血管逐漸硬化、變脆、變窄、失去彈性。這種不利影響也會引起或加重高血壓。當動脈橫截面積的50%以上受到擠壓時,心腦血管系統供血不足的癥狀開始出現,出現頭暈、頭痛、心口痛、憋氣等癥狀。
當動脈血管截面積堵塞超過80%時,可以認為這條血管完全堵塞,嚴重後果是中風、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死亡。正因為高脂血癥正在悄悄地、逐漸地吞噬生命,所以人們稱之為“隱性殺手”。
高脂血癥的防治要從日常點滴做起。針對高血脂發病率高、危害大但早期癥狀不明顯的情況,要居安思危,盡力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也就是說,防消結合,重在預防;無病預防,疾病預防加重。
對於高血脂患者來說,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註意飲食。從飲食結構的調整入手,簡單來說,高血脂患者在飲食上要註意“壹個平衡”和“五個原則”。
“A平衡”就是均衡飲食:很多人在患高血脂後完全吃素,偏食,這是壹種誤解,對身體非常有害。我們應該以適當的比例從飲食中獲取各種營養素,我們可以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平衡膳食。
“五項原則”包括低熱量、低膽固醇、低脂肪、低糖和高纖維的飲食。低熱量:控制飲食中的熱量,以達到並保持理想的體重。
所謂理想體重,通常用“體重指數”來表示。其計算公式為:身體質量指數=體重(kg)/[身高(m) ]2,其理想值為18。
5-24。9。
體重超過65438+理想體重的00%意味著超重,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20%意味著肥胖。低膽固醇:每日總攝入量應低於300毫克,現在很多人的飲食中膽固醇經常超標。
以北京人的膳食結構為例,平均膽固醇攝入量為412。四毫克。
所以要少吃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動物腦、蛋黃、墨魚、蟹黃、蟹膏等。低脂:盡量少吃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包括脂肪、奶油、豬油、黃油、肉皮等動物性食物;食用油應該是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如大豆油、玉米油、紅花籽油、葵花籽油、橄欖油、花生油、茶油等。此外,魚和豆類含有較少的飽和脂肪酸,因此可以考慮取代其他肉類作為蛋白質的來源。
低糖:少吃含糖量高的飲料或甜食,如蛋糕、巧克力、冰淇淋等。高纖維: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豆類、燕麥、蘑菇、韭菜、芹菜等蔬菜水果。
此外,還可以選擇壹些可以降血脂的食物,如茶葉、大豆、大蒜、生姜、茄子、山楂、柿子、蘑菇、黑木耳、紫菜等。加強體育鍛煉。
高血脂患者應多參加體育鍛煉,每周可做2-3次有氧運動,每次30分鐘以上。體力活動可以消耗體內能量,降低血漿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有助於治療。
戒煙。科學家發現,吸煙會導致或加重血脂異常。
研究發現,吸煙者的血清總膽固醇水平明顯高於不吸煙者。吸煙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吸煙越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越低。
暴露在煙霧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容易被氧化,形成對血管危害更大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顆粒。因此,吸煙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之壹,盡早戒煙可以大大降低其危害。
研究表明,戒煙壹年後,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降低壹半,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可提高到不吸煙者的水平。特別是長期受吸煙者影響的被動吸煙者,其血清HDL水平也會降低,總膽固醇水平也會升高。
控制其他可能繼發高脂血癥的疾病,如腎病綜合征、肝膽疾病、糖尿病等。定期體檢。
對於高血脂患者或40歲以上男性、絕經後女性或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檢測血脂,以便早期防治。中老年人最好每半年或每年檢查壹次血脂水平,以便及時了解和調整血脂狀況。
因為血脂的升高是壹個緩慢的過程,所以血脂的調節,尤其是高脂血癥不良影響的消除,也需要壹個持續的過程。所以要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采取適合自己的方法。
5.如何判斷高血脂
總膽固醇(TC)小於5。
20mmol/L(200mg/dl)正常,高於5。72mol/l (200mg/dl)不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低於3。
12mmol/L (120mg/dl)正常,高於3。64mmol/L(140mg/dl異常;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高於1。
04mmol/L(40mg/dl)正常,低於0。異常91 mmol/L(35mg/dl);甘油三酯(TG)低於1。
70mmol/L(150mg/dl)正常,高於1。70mmol/L(150mg/dl)不正常。
百分位數法及其評分標準百分位數法以所有調查數據的中位數為基準,其他百分位數為離散距離,對測量指標進行評分和評價。傳統標準按照分位數1-100分為四個等級,其中P3和P97各占3%。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不同的調查要求制定相應的等級標準。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如下:1997美國糖尿病協會提出的糖尿病診斷標準:1)患者有糖尿病癥狀,血糖不高於11。1毫摩爾/升.
2)空腹血糖≧7。0毫摩爾/升.
3)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11。1毫摩爾/升.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仍按世界衛生組織的要求進行。符合上述標準之壹的患者,改日重復上述檢查,仍符合三個標準之壹者,診斷為糖尿病。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6.高血脂是什麽意思?
血液中的脂肪物質稱為血脂。
血漿中的脂質包括膽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遊離脂肪酸。它與血液中不同的蛋白質結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膽固醇大部分是人體合成的,壹小部分來自飲食。另壹方面,甘油三酯主要從飲食中吸收,少量由人體合成。
高脂血癥是由於脂肪代謝或操作異常,使血漿中壹種或多種脂質高於正常。脂類不溶或微溶於水,必須與蛋白質結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所以高脂血癥通常是高脂蛋白血癥,即血清脂蛋白濃度升高。
目前,公認的高脂血癥包括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和兩者水平均較高的復合型高脂血癥。高脂血癥的標準臨床實驗室檢查包括:總膽固醇:正常值為2。
9—6.0毫摩爾/升;甘油三酯:正常值為0.22-1.70 MMO/L;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為0.78-2.2 MMO/L,高於此範圍,則認為是高血脂癥。
高脂血癥的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高脂血癥是指原因不明的高脂血癥,目前認為與環境和遺傳兩大因素有關。
大多數情況並不是兩者相互作用的結果。輕中度血脂異常多由環境因素引起,最常見的原因是高飽和脂肪和高膽固醇飲食;大部分明顯的血脂異常是由遺傳因素引起的。
現已發現參與脂蛋白代謝的關鍵酶有LPL和LCAT,Apo如ApoAⅰⅰ、ApoB、ApoC ⅱ、ApoC ⅲ和ApoE,脂蛋白受體如LDL受體等先天異常參與脂代謝。最常見或明確的疾病是以下三種脂蛋白代謝異常;①家族性異常β-脂蛋白血癥的發病率為1/10000,是由於ApoE的特殊突變,導致CM和VLDL的代謝殘基與脂蛋白受體的正常連接受阻。
②家族性ApoB100缺陷是由於ApoB中的單個氨基酸被取代,阻止了LDL與其受體的正常連接。③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發病率為1/500,是由於LDL受體的各種突變幹擾了脂蛋白與該受體的正常連接。
此外,還有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癥和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癥。繼發性高脂血癥繼發於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腎病綜合征、甲狀腺功能減退、慢性阻塞性肝病(如原發性膽汁硬化)、肥胖、酒精中毒、胰腺炎、痛風等。
眾所周知,I型糖尿病是由胰島素缺乏引起的低LPL活性引起的,而脂肪中高激素敏感性脂肪酶活性導致脂肪動員增加和合成減少。ⅱ型糖尿病是由高胰島素血癥引起的,導致甘油三酯合成過多。阻塞性肝病是由於膽固醇降解導致膽汁酸排出緩慢而引起的。
此外,噻嗪類利尿劑、黃體酮和類固醇激素也會幹擾正常的血脂代謝,引起血脂紊亂。高脂血癥的危害是動脈粥樣硬化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壹。
降低血脂可以降低其發病率。據統計,總膽固醇水平每降低65438±0%,可使心肌梗死發病率降低2%。
此外,降低血脂已被證明可以減緩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進展,甚至使其消失,並可能降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死亡率。因此,近20年來,世界各國醫學界都非常重視高脂血癥的研究。
大量研究資料表明,高脂血癥是腦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險因素。此外,高脂血癥也是高血壓、糖耐量異常和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高脂血癥還可導致脂肪肝、肝硬化、膽結石、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外周血管疾病、跛行和高尿酸血癥。因此,必須高度重視高血脂的危害。
7.高血脂怎麽喝?
高血糖和高血脂是現代人最常見的疾病,很多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脂血癥,所以人們通常把糖尿病和高脂血癥稱為姐妹病,認為高脂血癥是糖尿病的繼發性疾病。
據統計,約4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脂代謝紊亂。以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為特征。
糖尿病之所以會引起血脂升高,是因為當胰島素不足時,體內脂肪酶的活性降低,所以容易使血脂升高。另壹方面,糖尿病本身除了糖代謝紊亂外,還伴有脂肪、蛋白質、水和電介質的紊亂。
遊離脂肪酸通常從脂肪庫中動員,這增加了血液中甘油三酯和遊離脂肪酸的濃度。另壹方面,二型糖尿病患者吃得太多,運動少,促進體內脂質合成增加,也是血脂升高的原因。
而肥胖伴高脂血癥,由於胰島素受體數量相對減少,產生胰島素抵抗,容易誘發糖尿病。高血脂還容易引起心腦血管並發癥。
那麽高血糖高血脂怎麽辦呢?目前在這方面,業內效果最突出的是日常清潔用緩釋茶,安全、純天然、植物綠色、無副作用、不含激素。使用方便,攜帶方便,包裝小巧,不占空間;輕松,不運動,不節食,不影響工作;能有效幫助患者疏肝、排脂、解酒,還具有壹定的養生作用。除了使用緩釋茶進行調理外,患者還應註意以下飲食要點。
1.高血糖人群的飲食要點:1)忌含糖食物,如糖果、巧克力、奶油蛋糕等;2)吃粗糧和土豆代替主食,如燕麥、蕎麥、薏米、土豆等。3)少吃粥,因為粥容易消化,難以量化,飯後血糖容易升高;4)食用油每天不要超過25g5)多吃有助於降血糖的蔬菜,如芹菜、黃瓜、西紅柿、白蘿蔔、綠豆芽、苦瓜、青菜等。6)多吃菌藻類食物,如蘑菇、草菇、金針菇、海帶、紫菜等。7)吃水果時扣除相應的主食,如吃150克蘋果時扣除25克大米;8)血糖不穩定時不要喝水和飲料。2.高血脂人群的飲食要點:1)脂肪每日攝入量不超過50g,瘦肉在100 ~ 150g之間,以喝脫脂牛奶為宜;2)日常食用油20g左右,盡量選擇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和茶油。3)適當選擇有助於降低血脂的食物,如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富含植物甾醇的豆制品、富含粗纖維的菌藻類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