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秋季健身十大常識

秋季健身十大常識

1,秋季天氣慢慢轉涼,爆發性無氧運動容易引起身體不適,甚至運動損傷。所以運動時壹定要選擇運動幅度小、熱量消耗高的有氧運動。在細節項上,可以根據年齡差異有所不同:年輕人可以安排跑步等高沖擊的有氧運動,可以消耗更多的熱量;中年人可以安排快走、慢跑、爬樓梯等低沖擊有氧運動;老人可以安排散步、瑜伽、太極拳等項目。

2.入秋後,不確定的氣溫容易對人的心理和生理產生壹定的影響。有些人經常感到壓抑和悲傷,疲倦和煩躁,精力莫名其妙地下降。專家提醒,情緒低落、抑郁時最好運動,會增加器官負擔,損害身體機能,所以最好在精力充沛時運動。

3.秋天在林吟大道上慢跑,呼吸新鮮空氣對人體健康有益。但是現在在城市裏,車水馬龍的馬路越來越多,很多人為了省事,沿著馬路慢跑鍛煉身體。其實這是很不健康的。由於秋季氣候幹燥,灰塵容易飛揚,汙染空氣。在路邊跑步會增加肺活量,吸入更多的灰塵和汽車排放的有害氣體。無形中增加了對身體的傷害。所以晨跑和鍛煉最好選擇公園等安靜幹凈的地方,而不是沿路慢跑。

4.很多人認為,人壹旦運動起來,就不會覺得冷,只會穿壹件薄薄的t恤去運動。其實,人體在戶外運動產生更多熱量的時候,只是在中間,在運動前後非常容易受到外界溫度的影響。在戶外運動時,要等身體熱了,再脫下外套,運動後及時穿上。如果穿著汗濕的衣服待在秋風中,非常容易感冒。在運動服的材質選擇上,很多人認為棉服舒適吸汗,但其實選擇透氣性相對較好的丙綸材質更合適。

5.首先,時間安排很不壹樣。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選擇活動的時間段。年輕人適應天氣能力強,體質好,身體恢復快,可以安排在上午和下午健身。中年人適應能力稍差,可以在18點到20點下班後鍛煉。老年人鍛煉的時間壹般應該是14-19。他們身體不好,所以選擇氣溫和日照最高的時間鍛煉比較容易,以免身體受到傷害。

6.合適的運動裝備不僅會讓我們省力舒適,還能避免很多意外。運動器材的選擇壹定要因人、因地、因目的而異,要評估目的地的情況和天氣變化。尤其是長距離、高難度的運動,壹定要做好充分準備,努力做到有備無患。

7.運動補水要從三個時間段來考慮,即運動前補水、運動中補水、運動後補水。運動前2小時補充500毫升水,讓體內細胞達到最佳水合狀態,迎接運動,有足夠的時間通過尿液排出體內多余水分,輕裝上陣。當妳在運動中大量出汗時,妳應該采取系統補水的方法。即每10到30分鐘要補充水分,每次補充200毫升到250毫升的水分。運動後補充水分,記錄運動前後的體重,這樣就可以知道運動過程中流失的汗水量。但需要強調的是,運動後的補水並不是失去的那麽多,而是應該比失去的水分多,讓身體恢復水分平衡。

8.對於任何壹種運動來說,熱身活動都是必要的,因為人的肌肉和韌帶在秋季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和粘度增加,關節活動的範圍減小,韌帶的伸展性降低。沒有熱身活動,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指揮能力也會下降。如果運動前熱身活動準備不充分,會造成關節韌帶勞損、肌肉勞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鍛煉會成為壹種成功。

9.秋季,人的神經系統興奮性增加,生理機能趨於活躍和加強。在這個季節,人們容易過度運動,導致過度疲勞,影響工作和健康,容易造成運動損傷。特別是中老年人,要掌握好運動時間和強度,不要超過身體的負荷。壹般來說,中老年人的運動時間壹次不宜超過1.5小時。運動的時候感覺身體有點熱,有點出汗,運動後感覺很放松很舒服。這就是中庸的標準。

10、運動後多喝白開水,多吃甘蔗、梨、蘋果、牛奶、芝麻、新鮮蔬菜等軟性食物,以維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預防咽喉痛。如果運動時出汗過多,可以在開水中加入少量鹽,以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防止肌肉痙攣。補充時,以少量、多次、慢飲為準則。另外,如果是做長跑運動,也要喝適量的糖開水,防止低血糖、頭暈、出汗、肢體疲勞等不良生理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