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泥灸?
泥灸是壹種保健方式,是通過在人體特定部位燒燙泥藥來治療疾病和預防疾病的方法。壹般來說,泥灸有消炎、抗菌、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的作用。
泥灸有什麽作用?
泥灸以火山能量泥為原料,配合中草藥,用於生熱溫經通脈治療疾病。本品貼於治療部位,通過熱量滲入組織,具有溫經行氣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寒濕疼痛,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木疼痛等。這是壹種外治法,通過皮膚固定穴位操作,通過經絡與臟腑取得聯系,泥灸可以調理脾胃,對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痛、腹瀉、慢性腹瀉或慢性感冒有效。泥灸還能行氣,行氣活血,還能散瘀,對跌打損傷引起的瘀血疼痛也有治療作用。
泥灸多久做壹次?
壹般來說,體質正常的人每天只能在同壹個部位敷壹次泥灸,每天最多敷兩次;對於體質較弱的人來說,每天最好只選擇壹個部位塗抹泥巴。因為泥灸會加速血液循環,體質較弱的人會出現暫時性的血糖供應不足。此時可能會出現頭暈、四肢無力的癥狀。這時候可以抽神闕穴、氣海穴、關元穴三分鐘,就會緩解。對於癥狀較重的病理性患者,每天可做壹次泥灸,但在12小時內,施灸部位不應超過三處,每天可連續施灸前3~5次,癥狀緩解後可改為每周3次或3~5天1次。如果是壹般的調理,只需要五天壹次或者壹周壹次就可以了。
泥灸多長時間敷壹次合適?
壹般情況下,單次泥灸的合理時間為40~45分鐘左右。泥灸前15分鐘用哪個板放松毛孔和淋巴管,後半小時是藥物吸收階段。如果塗泥過程中患者身體承受不了,時間可以適當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