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父母老了最想要什麽?

父母老了最想要什麽?

在看到這個問題之前,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疑問。

我搜索了很多相關問題,得出的結論是大家普遍給父母買了保健品、季節保暖產品、3C產品,家裏需要補充或更新的電器。

通過壹些小事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也是真正對父母生活有幫助的事情。

我們不反對物質補充。努力賺錢不僅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也是為了讓在乎的人更快樂。

但實際上,老年人更缺乏的是精神食糧。

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對老人的陪伴和活力。經常回家無疑是壹件好事。如果不能回家,也可以創造無形的陪伴。到了壹定年齡,老人們面臨著同樣的問題:要健康而有尊嚴地度過晚年,就必須向老人們傳達正確的生活方式和養生理念。

兒童照片,家庭旅行照片

可以定期把自己的照片、全家福、家庭旅行照發給父母,也可以做成相框。這樣的身體體驗可能更符合妳父母的意願。

壹周至少壹次的來信/電話

書信是最傳統的表達方式。也應該鼓勵父母回信。寫字的時候可以刺激額葉的運動中樞,鍛煉他們的思維和邏輯能力。

老年人的記憶會停留在過去,反復講舊事,容易導致大腦僵化,經常給他們打電話,不斷用新話題刺激父母的大腦。

繪畫用品

老年人畫畫時,腦、眼、手都在同壹時間,有助於預防阿爾茨海默病。此外,顏色的刺激也會增強大腦的活動。

活力養老金/職業養老金

有調查顯示,近壹半的老年人從未想過職業養老,另壹部分基本只關註醫保和養老兩個領域。如何樹立正確的養老意識和觀念,對於老年人來說尤為重要。

在物質豐富的今天,高質量的老年生活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事實上,這些年來,昆明也出現了不少養老物業,但有些只是打著養老的名義,並沒有體現養老的內涵。養老院壹般設施比較簡陋,軟硬件綜合實力還沒有真正考慮到老人娛樂、社交、學習的需求。

通常,我們和父母在壹起的時間很少。等他們老了,我們能不能讓他們平靜的度過晚年,讓他們去有專業意向的地方,讓他們交朋友,定期體檢,專業的醫療隨時照顧他們變老帶來的變化?

我相信每個昆明人都有壹個夢想,住在滇池邊的壹個湖中,那裏有最好的自然環境,老人談風說月很舒服。在滇池南岸,有壹座多彩的雲南古城,近4000畝的滇池國際養生養老度假區。如果條件允許,我希望我的父母住在那裏。

適合老年人的,壹定是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宜人的環境。“健康有活力的居家養老”模式是目前非常先進的理念。在著名的雲南古城,父母可以參加社區活動、娛樂課程和健身運動。老年人將不再孤獨,永遠保持學習的活力,和老搭檔壹起回到20歲。

還有健康咨詢保養,24小時管家服務,需要商業和飲食的完美結合,為父母的晚年生活創造幸福舒適的生活。

不要再讓父母辛苦了,真正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燃眉之急和樂趣。

說到給家裏買東西,我深有體會——提前,盡早給父母送禮物的習慣,因為我很快就會明白,“抱怨缺錢”“窮”更多的是壹個大眾笑話,是用來心理放松的。父母不壹定指望妳發財,帶領他們騰飛,但絕對不希望妳處於“自稱錢少,自稱窮”的“不滿足”狀態。

(真的,這個社會對每個人都有經濟要求。可能有很多人不追求“錢多”,但應該沒有父母喜歡“錢少”。如果哪個孩子真的在父母面前感嘆自己收入少,窮,我覺得這個家庭不可能幸福。當然,反過來,如果哪個家長真的覺得孩子收入太低,擔心孩子生活水平差,他們也不會幸福到這個程度。)

禮物是什麽,

禮物應該有兩個層次。第壹個層次是因為妳“滿足”了,妳就有了關心別人的邊際,有了滿足別人的眼光。第二層是表明妳對禮物的理解和心意。

在家人面前,困難從來不是錢。妳盡力去買。便宜的時候父母覺得輕松,貴的時候更開心。

難的是長期的準備。

眾所周知,萬德之孝為先,世間最美的事是:我長大了,妳卻沒有老;我有能力報答妳,妳還是健康的。“就像所有的父母都不想錯過孩子的成長壹樣,我們也不應該錯過他們的衰老。”愛不只是說說而已。

我希望我們每個孩子都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和父母在壹起。愛情不只是說說而已。怎麽能假裝看不到他們對我們的愛呢?

當我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我會去養老院,當然是萬不得已。

每個老人的情況不壹樣,選擇養老的方式也不壹樣。壹般來說,有以下幾種:

1居家養老:當妳老了,妳的房子很大,兒孫同住,妳父母的家永遠是妳子女的家。兒孫膝下圍,天倫之樂,血脈相護。妳殘疾後,可以有壹個照顧者照顧妳,妳的孩子下班後也會體貼觀察,最後笑著死去。這是所有老年人的理想天堂。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有這個福氣。我覺得可能不是大多數。

2或者居家養老,不像1,老人壹個人住,但是有子女在同壹個城市。如果有事,壹個電話很快就會來。孩子們心裏有妳,沒問題。他們照顧妳的晚年,他們不怕被虐待。羨慕妳。

3老了,身邊沒孩子,他們遠在外地,國外,妳不缺錢(指生活錢,不是大錢)但缺人,這是很多人的現狀。能照顧好自己是沒問題的。這對老夫婦獨自生活。網上能解決的都在網上購買,去醫院花錢找人陪護問題不大。但這不是上策。妳最好盡早去找妳的孩子(現在50歲左右的人)。如果他們生孩子的時候找妳幫忙,那就是機會。妳決不能推三阻四。妳要馬上去,馬上去,高高興興的去,少說話,老老實實的努力,看臉,盡力而為,壹切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保證他們開心(人家不需要妳,不要輕舉妄動)。得到孩子的肯定,等妳老了就聽他們的安排了!在家或者在療養院。

如果妳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機會去看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只有養老院是妳,是我,是很多類似老人生命的最後壹站。妳不用想太多。這是必然的出路。人活到壹定年紀,倒下了,過幾天就走了。就算和孩子在壹起,也沒時間陪妳。他們能和妳呆多久?他們有工作,還有妳的孫子。妳希望全家人都不為妳而活下去嗎?在家,去養老院,有人管,沒人管,管好管壞都不是很重要。而且現在的養老院也在不斷完善升級。

重要的是現在關註自己的健康,快樂的生活,延長自理的歲月,快樂的過好每壹天。

我國傳統的養老方式是與已婚子女同住,選擇家庭養老,獨居,或者社會養老。

目前,我國也非常重視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完善和建立,養老方式將逐步向“社會養老為主,家庭養老為輔,自我養老”的方向發展。

在我所處的環境中,很多人的養老思想和觀念還停留在居家養老的方式上。舍不得離開家,寧死也不去養老院!這個現象也給我這個準老人上了壹堂警示課。

我是獨生子女媽媽。在我身邊,很多家庭通常只有壹個孩子。

當孩子長大,結婚,有了自己的家庭,年輕夫婦現在不得不面對社會和職場的激烈競爭,照顧父母,撫養年幼的孩子。這樣的老人如果固執地選擇在家養老,只會給子女增添煩惱。

聰明的老人,考慮到子女的家庭和自己的承受能力,老了不要成為子女的負擔,自願心甘情願去養老院養老。這是壹個明智而幸福的選擇。

生老病死是壹個人生命旅程從開始到結束的自然規律,我們必須坦然接受和面對。

如果有壹天我真的老了,我會去養老院,為了孩子,給自己壹個輕松愉快的生活環境安度晚年!

謝妳邀。必須去。等我老了,養老院是這輩子最好的歸宿,是我照顧自己,迎接死亡的驛站。我選擇最終歸屬養老院的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我經常去家附近的壹個中等規模的養老公寓,條件尚可,價格適中。專業人員負責日常生活,尤其是全天候醫療護理,讓老弱病殘更有安全感。隨著時代的進步,等我老了,設施會更完善,管理會更人性化。

其次,不管我的孩子以後有多孝順,我都不想打擾他們的生活。人到中年,家庭和工作是生活的重擔,誰也卸不下,誰也逃不掉。只有我能退出他們的世界,減輕他們的負擔。它是我對孩子最後的奉獻,是我最後的關懷,我的安心,處處是家。

年輕的時候,努力工作,認真享受生活。老了,能動就動,吃得好,玩得好。等我年紀大了,我就拿著養老金去養老院養老。因為妳不要求完美,妳的人生目標越低,就越容易快樂幸福。只是壹點拙見。

就問題而言,我的父母,包括我老婆的父母,就算再難也不會送去養老院!普通人的療養院和高級領導幹部的療養院區別不是壹般的大!

是的,養老院,如題所問,太可怕了!

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同意去的老人有60%覺得子女沒時間照顧自己,有30%其實是怕給子女帶來麻煩。可想而知老人的矛盾心理。壹方面,他們不想離開家,另壹方面,他們不想打擾他們的孩子。老人為了孩子辛苦了壹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