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少吃多餐,只吃七分飽。早上吃好,中午吃好,晚上少吃。避免暴飲暴食。
二、改變飲食習慣:按時吃飯,坐著吃飯不站著不蹲著。不吃燒烤等辛辣、油炸、煙熏食物,不吃酸、過涼等刺激性食物,不飲酒,少喝濃茶、咖啡。多吃素菜和芹菜、蘑菇等粗纖維食物。
三、積極食療和按摩保健:羊肉、狗肉等溫性食物有養胃作用,適用於胃寒;大蒜消毒殺菌有助於消除炎癥,建議多吃;此外,枸杞、銀耳、紅棗、核桃都可以當零食或菜肴。飯後、睡前可用手搓,順時針繞肚臍搓64次。之後搓搓手,按摩腹部。
養胃食品
1,小米:暖胃安神
2、南瓜:南瓜性溫,味甘。
排毒:南瓜中含有維生素和果膠,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結合和排除體內的細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質,如重金屬中的鉛、汞、放射性元素等,起到排毒的作用。
保護胃黏膜,幫助消化:南瓜中所含的果膠還能保護胃腸黏膜免受粗糧的刺激,促進潰瘍面的愈合,適用於胃病患者。南瓜中含有能促進膽汁分泌、加強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的成分。
消除致癌物:南瓜能消除致癌物亞硝胺的突變,具有防癌作用,並能幫助肝腎功能的恢復,增強肝腎細胞的再生能力。
3.菠菜、胡蘿蔔、洋蔥和大蒜
健脾養胃的食物,如山藥、蓮子、黃豆、五谷、扁豆、薏苡仁、山楂、香蕉、大棗、板栗和瘦豬肉、牛肉、雞肉、牛奶、豆制品等。健脾和胃的中草藥有人參、茯苓、黃芪、白術、甘草等。,而且用食物做藥膳比較好。
“紅、黃、綠、白、黑”和“壹、二、三、四”。
所謂“紅、黃、綠、白、黑”,是邱建興通過多年的醫療實踐總結出來的五種食物,對健康大有裨益:
“紅”指的是番茄(也就是西紅柿)。每天壹個番茄,前列腺癌風險降低45%。
“黃”指的是玉米和胡蘿蔔。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A,缺乏維生素A的孩子容易感冒、發燒、扁桃體炎。中年人容易得癌癥和動脈硬化;老年人容易視物模糊,視線模糊;
“青”是指前面提到的綠茶;
“白”指的是燕麥片,不僅能降低膽固醇,除了排便外,對糖尿病和減肥也有特別好的效果;
“黑”是指黑木耳。科學實踐證明,黑木耳能降低血液粘度,每天吃5-15g就夠了。
什麽是“1234”
至於“1234”,就是關於大家每天健康飲食的四點。
“壹”是每天壹袋牛奶。日本有句諺語“壹袋牛奶振興壹個民族”。“我們中國的飲食有很多優勢,但是幾乎90%的人缺鈣。”他指出,壹個正常人每天需要800毫克的鈣,但中國大多數人的飲食中只有500毫克,還有300毫克的差距——僅僅壹袋牛奶就有300毫克的鈣。
“如果有些人真的不習慣喝牛奶,那就喝酸奶,然後喝豆漿,”邱建興說。
“二”是主食250g,每天碳水化合物250g,即半斤大米或小麥粉。“體力勞動多的可以多壹些,壹些稍微胖壹點,體力勞動少的女性可以適度減少。”但是吃飯要按照四個規律來進行:飯前喝湯,細嚼慢咽,多咀嚼,晚餐少吃,這樣很容易維持正常體重。
“三”是三份高蛋白,每份可以從壹兩瘦肉、壹個雞蛋、兩個豆腐、兩個魚蝦、兩個雞鴨、半兩黃豆中選擇,每天要有三份——比如早上吃壹個荷包蛋,中午吃壹片苦瓜,晚上吃兩塊豆腐或兩條魚。
“四”就是四句話:粗中有細,不甜不鹹,三餐四五,七八分飽。
有粗有細,就是粗糧和細糧搭配,營養有互補作用。每周吃三四次粗糧,比如玉米面、老玉米、紅薯,對身體有好處。不甜不鹹是指不要全吃甜的,或者不要吃太多甜的;也不要吃太鹹。每天吃6克左右的鹽是適度的。三四五餐是指每天吃的餐數。大多數人吃三到四頓飯。如何安排“五餐”——在早餐和午餐之間加壹頓零食,下午四五點吃壹頓,晚壹點再吃晚餐,這樣總量不變而不是多吃。七八分飽就是吃到七八分飽——離開餐桌的時候妳還沒有吃飽,但是妳還是想吃,讓自己離開餐桌。
省事,也可以三餐後定時吃點香砂養胃丸,但是食補大於藥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