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醫生,我們常說的養生之道是什麽?
養生就是維持生命,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遵循陰陽五行生化集合的變化規律,科學調理人體,保持生命的健康和活力。中醫保健有很多內容。比如心理保健,就是指通過放松心靈、調節情緒、調節生活等方法來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長壽命。中國傳統養生強調人與自然的關系,認為人要適應自然環境和四季氣候的變化,主動調節自己,與自然保持平衡,避免外邪入侵。《易經》中“陰陽為道”,“法之象不過天地,變通不過四時”。《道德經》中的“道法自然”是中醫養生的基本要求。中醫養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養生的目的是培養元氣,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中醫保健有食物、藥物、針灸、氣功等多種保健技術。古人認為養生之法無非是補自然,補自然之法無非是補精氣,能化氣,聚氣,平衡陰陽,協調臟腑氣血,從而保證身體的健康和強壯。所以精氣神的保養是最重要的保健內容,是人體保健的基礎。中醫學將人體最重要的生理和功能活動概括為精、氣、神,認為它們是生命的基礎,是維持人體整體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早在2000-3000年前,《周易》、《黃帝內經》、《道德經》就有壹套完整的養生原則,猶如壹座寶庫,值得後人進壹步研究和借鑒。中醫認為天地是大宇宙,人體是小宇宙,天人相通。人無時無刻不受天地的影響,天地的壹切變化都會影響人。所以中醫養生強調天人合壹,養生的方法隨著四季的氣候變化有冷有熱有冷,要適當調整。比如夏季節氣過後,高溫和陰雨天氣交替,氣候濕熱。城市裏的人在空調房裏喝冰水,往往會導致寒熱交織,形成濕邪。濕為陰邪,阻礙氣機,導致陽虛。因此,夏季保健要註意養陽,這是《黃帝內經》“春夏養陽”的實際應用。中醫養生註重身體和精神兩方面,既註重身體的鍛煉和保養,也註重精神的修養和調養。身體會影響心靈,心靈也會影響身體。二者是壹個有機整體的兩面,缺壹不可。壹個陰陽平衡的人是最健康的人,養生的目標是達到身心的陰陽平衡。什麽是陰?陰是身體的物質基礎。什麽是陽?陽是能量和外部活動。陰陽是相對的,凡是向上發熱的都屬於陽;凡下寒者,皆屬陰。身體之所以活著,是因為陰陽失衡,導致陽盛或陰盛,陰虛或陽虛。只要盡量減少過多的壹方,增加過少的壹方,恢復這裏原有的陰陽平衡,疾病自然就消失了。因此,中醫保健高度強調陰陽平衡和健康生活。聲明:以上內容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