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個人知識、情感、意誌、信仰、言行、習慣的培養和養成。只有自覺遵循社會道德體系的要求,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會義務,不斷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才能培養良好的內在品質。
第二,精神修煉的方法
1,別生氣了。古人雲:“怒傷身。”憤怒是人類的負面情緒之壹。如果壹個人經常生氣,會損害他的身心。
2.不要自卑。自卑很容易毀掉壹個人,也能讓人因為自強而崛起。
3.戒掉嫉妒。與其把有限的精力花在羨慕別人的成功上,不如抓住機會做點實事。
4、退出反派。小人不僅對我們的生活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成為讓妳在關鍵時刻倒下的絆腳石。
5.避免誘惑。要避開權力、金錢、美色等各種誘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個人修養,提高道德品質,同時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態。
6、戒戾氣。暴怒很容易讓人失去理智,所以壹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7.安心。
坐著好好想想自己,不要說別人。
能吃苦的是仁人誌士,肯吃苦的不是傻逼。
敬君子而遠之,不算無能。
田高地寬,讓背三分平平安安。
第三,修身養性的方法
1,修心之道:
自我超脫,人性善良;有所斬,無所修;變得冷漠,失去冷靜;冷靜思考,為之做好事。
2.培養心智的第二種方法:
壹種浩然之氣,兩袖無邪之風,三分傲霜之骨,時時勤於讀書寫字,五谷豐登,六神恒定,七情節制,四面廣親和,還有淩雲誌,滿滿的善良。
第四,養心養性的環節
個人修養的重要環節與道德品質的結構和德育過程是壹致的,可以概括為知、情、意、信、行五個方面。
所謂“知”,即道德知識,是指佛教徒對客觀道德關系的認識以及處理這種關系的道德原則和規範,包括道德觀念的形成和道德判斷的提高。樹立正確的道德認識是加強道德修養的前提。
所謂“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對道德關系和行為的情感反應,這種反應是以“知”為基礎的,往往直接影響人們的行為取向。
所謂“意誌”,即道德意誌,是指人們在履行道德義務時,通過自學克服壹切艱難險阻的努力和毅力。
所謂“信仰”,即道德信仰,是指人們對某種道德深刻的、有理有據的真誠確信,以及對由此產生的道德義務的強烈責任感。建立這種“信仰”是道德修養的核心。
所謂“行為”,即習慣性道德行為,是指人們由於自身的道德修養而自覺遵守道德原則和規範的壹種日常行為習慣。可見,這條“線”就是道德修養的歸宿。道德修養的目標涵蓋面很廣,總的來說,包括如何做壹個忠誠的愛國者、獻身的集體主義者、理想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傳承者;簡而言之,包括如何做壹個遵守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職業道德的合格公民,等等。
五、養心養性十法
1,活在當下。不要總是擔心明天,也不要總是後悔昨天發生的事情。把妳的註意力集中在今天要做的事情上。
2.住在這裏。對於遠處發生的事情,我們無能為力。擔心對事情沒有任何幫助。所以記住,妳就住在此時此地,不遠的地方。
3.停止猜測,面對現實吧。妳可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單位,遇到領導或同事,妳打招呼,他們不回應,連笑都不笑。妳想想,他們為什麽要這樣對待自己?這個人是不是自己有問題?妳是在貶低自己嗎?其實可能妳沒想到妳跟他打了招呼,但他可能心不在焉,心情不好,沒註意妳的招呼。很多心理障礙往往是沒有實際依據的“想當然”造成的。
4.停止思考,多感受。現代社會要求人們多思考,少感受。人們整天想的都是如何做好工作,如何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如何改善與領導和同事的關系。所以很容易忽略或者沒有心思去看美麗的風景,聽好聽的音樂。格式塔療法的壹個特點就是在思考的基礎上強調“感覺”,它可以調整和豐富妳的思維。但是,現在人們過分強調邏輯思維,直覺思維往往被忽視。可怕的後果是人會變成壹臺沒有感情的機器。
5.接受不愉快的感覺。人們通常希望擁有快樂的感情,卻不願意接受憂郁、悲傷、不愉快的感情。快樂和不快樂是相對的,也是相互存在和轉化的。所以,正確的態度是:不僅要接受快樂的情緒,還要做好接受不愉快情緒的心理準備。
6.不要隨意評判。當別人犯了壹個小錯誤或失敗時,人們傾向於匆忙下結論。正確的待人接物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方式應該是:不要先去評價人,先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做,妳可以預防和避免與他人不必要的摩擦和沖突,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苦悶。
7.不要盲目崇拜偶像和權威。現代社會有很多變相的權威和偶像,他們會禁錮妳的思想,束縛妳的手腳,比如學歷,金錢等等。不要盲目認同輿論,從而失去獨立思考的習慣;不要無原則地屈從於他人,從而被剝奪獨立行動的能力。
8.我就是我。不說了,如果我是某個人,我就成功了。我們應該從自己的起點出發,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不要抱怨,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盡最大努力發揮自己的才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9.對自己負責。人們往往容易推卸責任。比如妳考得不好,妳會把失敗歸咎於妳家庭環境不好,妳會說妳領導能力差,妳條件太差,妳會把自己的過錯和失敗歸咎於客觀原因。格式塔療法的這個重要原則就是要求自己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
10,正確的自我估計。也就是說,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每個人在社會中都占據著特定的位置,所以妳要按照這個特定位置的要求來履行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如果妳不遵循被社會普遍認可,被大家遵守的規範,妳就會受到社會和他人的譴責和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