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論孔子的養生之道

論孔子的養生之道

孔子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是儒家的創始人,被後人稱為聖人。孔子壹生都在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奔波,飽受打擊和挫折,經常處於饑寒交迫的狀態。但孔子活了73歲,是春秋時期長壽的人。從孔子的人生經歷可以看出,孔子對養生有自己的理解。他能在過去艱苦的條件下成為偉人,與他堅持壹些好的養生方法是分不開的。

淺談孔子的養生之道——養心養生

孔子的儒家思想非常重視人心的培養。在描寫孔子言論的作品中,經常會看到“我不快樂”這個詞。孔子認為,平和開朗的精神狀態,樂觀積極的心態,有助於緩解人的思想壓力,促進人體健康。孔子也註意通過欣賞音樂來調節自己的心理。他精通樂理,並親自修訂和完善《樂經》。即使在不吃不喝的時候,孔子也經常用音樂培養自己的品味。可以說,良好的心理狀態對他的長壽起著重要的作用。

註意鍛煉,保持健康。

孔子認為養生要動靜結合,除了心理調節外,通過鍛煉增強體質也是必不可少的途徑。春秋時期,騎射是人們必須掌握的技能之壹。孔子特別精通這兩種技能。他曾經有過在戰場上射殺敵人的良好記錄。平時,孔子也喜歡釣魚、登山、遊泳。甚至在環遊世界的時候,他也堅持鍛煉。常年堅持運動也是促進孔子健康的重要因素。

註意飲食,營養衛生,少生病

春秋時期,雖然人們的科技不發達,但孔子意識到科學的飲食有益於健康。他提出了食不厭精的觀點,不是說要吃好東西,而是要註意營養和衛生。他還提出了不吃臭肉、不吃反季節食品、不吃變色食品的要求,符合現代食品衛生的要求,對當代人養生也有很大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