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對於1型糖尿病患者來說,依靠中醫治療就更加困難了。由於某些因素(如病毒破壞胰島細胞、先天性胰島缺陷等。),1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細胞大面積受損,無法分泌或分泌足夠的胰島素,血糖波動非常劇烈,非常需要依靠體外補充胰島素來穩定血糖。中醫本身的概念類似於“鼓勵、輔助、喚醒”。但是,如果這個人的胰島幾乎不能分泌胰島素,原來的東西已經消耗殆盡,無論我們怎麽鼓勵它,怎麽輔助它,都不可能喚醒它。換句話說,中醫要求的療程太長,或者說效果太少,患者受不了等待和煎熬,比如體重持續下降,血糖無法快速控制,身體咬痛。也許人們在恢復之前就已經跌倒了。
雖然中藥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饑、渴、多尿等問題,減少糖尿病並發癥的發生,但中藥控制血糖的能力並不明顯。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患者得不到更好的葡萄糖,身體就會每況愈下,出現危及生命的酮癥酸中毒。西醫通過胰島素的輸入,替代體內胰島素的作用,快速保持血糖穩定,不僅可以更好的緩解癥狀,還可以避免壹些危險情況的發生。當然,妳說這是治標不治本,確實如此。胰島素註射只能維持目前的血糖狀態幾個小時,但至少是保證患者不出現危險情況的壹種方式。中醫是處理壹些“慢性病”的較好方法,但糖尿病有兩種緊急情況。
大多數二型糖尿病患者是由肥胖、不適當的生活方式和不良飲食引起的。他們的胰島素不能更好地作用於靶細胞,導致能力和效率低下。但是他們的胰島細胞存在或者大部分可以工作,自己的胰島還有希望,可以搶救。“鼓勵、鼓勵、刺激”,他們就有希望康復。這個時候,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來治療,是壹個非常好的方法。中醫試圖治本,西醫改善癥狀治標。不是更厲害嗎?許多臨床病例發現,中醫藥對二型糖尿病並發癥的防治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如低血糖、頭暈、多汗、失眠、心悸、五心煩熱等癥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糖尿病是中醫“脾癤”的壹種,即脾臟幾乎喪失了運輸能力,無法將葡萄糖送到全身細胞。脾內有熱,津液不上而溢,人就會把嘴裏的甜變成糖尿病,因為吃多了又肥又甜,導致暴飲暴食。中醫會從脾入手,輔助它促使它重新強大起來,從腎入手,讓它不受脾的影響,從胃入手,促使它重新更好地運作和消化食物。因此,在中醫中改善二型糖尿病是很有學問的。
但是要記住,什麽時候用中藥,什麽時候用西藥,什麽時候兩者結合,什麽時候停用西藥很重要,這些都要由專科醫生來決定。不能自己買中藥,必須有中醫糖尿病科的醫生給我們開處方,通過處方買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