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人死後埋在土裏會怎麽樣?

人死後埋在土裏會怎麽樣?

死亡是自然界的基本規律,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事情。人死後,遺體會被後人埋葬,處理方式多種多樣。現代社會主要采用火葬和土葬。對於傳統的土葬來說,沒有火化的過程,屍體會直接存放在棺材裏。

活著的生命的基本特征是能夠進行新陳代謝。什麽是新陳代謝,就是去舊迎新,本質上是身體與外界的能量交換。壹般來說,生物必須依靠水、空氣中的氧氣和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維生素)才能生存,必須將身體廢物排泄到環境中。如果這個過程被阻斷,它就會死亡。

說到死亡,就涉及到壹個判斷人類死亡的標準。壹個人的身體是否死亡,不是以失去意識、心跳停止、沒有呼吸、不吃不喝來判斷,而是以腦死亡來判斷,因為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

人從壹個受精卵發育到壹個完整的胚胎,再到成熟和成年,最終衰老而死。生活經歷了壹系列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涉及化學變化。而且生命活動中涉及的化學變化非常復雜。

地球上的生命通常是由細胞組成的,人體也是如此。雖然人體是由細胞組成的,但其結構非常復雜,可以分為幾個層次。細胞會分化成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這些組織會形成不同的器官,依次構成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八大系統。

從化學的角度來看,人是由壹系列有機和無機物質組成的,包括幾種原子,也就是幾種化學元素。人體含有60多種元素,其中鈣、鈉、鉀、鎂、碳、氫、氧、硫、氮、磷、氯占11,這四種元素占人體內化學元素的90%以上。這些元素會以水、蛋白質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於人體內。

生命死亡後,這些物質終將回歸自然。經過壹系列的循環,它會成為其他生命的養分,成為新生命的壹部分。人是動物,死後會經歷這樣的物質循環。比如人體體重的60%左右是水,人死後最終會回歸自然。我們身體中的壹些元素來自我們的祖先。

下圖展示了自然界的碳循環:

人死後,生命通常會成為其他生物的食物。被掩埋的人體也是如此。

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細菌和真菌。細菌作為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環節,在自然界中主要承擔分解者的工作,負責分解動植物的遺體。人體內有大量的細菌,包括有益的或有害的。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有壹個免疫系統來維持平衡。當人死後,這些細菌開始繁殖並吞噬人體。

沒有掩埋的動植物屍體,可以看到黴變和腐爛,這是微生物的作用。食物腐爛也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蛆之所以在腐爛的遺體中生長,是因為蒼蠅產卵。人死後壹般很快就被放進棺材,蒼蠅沒有機會產卵,被深埋在土裏,所以遺體不會長蛆。但還是會被微生物分解,只是沒有暴露在空氣中分解的快。

屍體的腐爛速度與環境有關,包括含氧量、溫度和濕度,因為只有在環境適宜的情況下,微生物才能大量繁殖。土壤基本處於封閉環境,含氧量少,細菌的繁殖能力變弱,所以腐爛速度變慢。然而,少數厭氧菌不受這壹條件的約束。

當溫度過高或過低,環境極度幹燥時,微生物的繁殖能力就會受到限制,甚至死亡。在南極或幹旱的沙漠地區,那裏寒冷幹燥,動物遺骸不易腐爛。

經過壹系列分解,只剩下骨頭。骨骼是運動系統的壹部分,是人體的支架,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骨骼中含有大量的無機物,微生物無法完全分解,否則我們很難看到億萬年前的恐龍化石。

人死後,如果通過防腐技術保存屍體,可以保存很長時間。幾千年前,古埃及人就掌握了這項技術,舉世聞名的古埃及木乃伊就是這樣誕生的。

對了,意識是由物質決定的。人死後,除了自己的貢獻、遺體和遺物,壹無所有,只能活在他人的精神世界(記憶)裏。根本沒有輪回,更不用說有靈魂。思維意識的本質是大腦中復雜的化學反應。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科學探索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