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怒上天》
天地萬物,大到民族分布,小到人體毛孔、器官、關節,都對應著陰陽四季。
中醫的五臟理論是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的。中醫認為五臟屬於五行,即火屬心,水屬腎,木屬肝,金屬肺,土屬脾。壹年中的每個季節都由不同的五行主導,尋求相同的氣。所以中醫認為每個季節主氣的臟腑也是不同的。比如,肝屬於春天,心屬於夏天,肺屬於秋天,腎屬於冬天,脾屬於每個季節的後十八天。五臟對應不同的季節,所以有每個季節的特點。在五臟所屬的季節調養,會事半功倍。同時,如果汙濁之氣過多,也會出現人體陰陽失衡,引發疾病。
(1)春季肝
東方藍,入肝,開目,藏精於肝。
——《蘇文金匱要略》
春位於五行之東,屬木,以青色為主,溝通肝,肝開竅於目。春天所攜帶的精神信息,體現在肝臟的功能上。
醫療保健解釋
春天對應的器官是肝臟,位於腹腔,膈下,右側腹。中醫認為肝臟是靈魂的居所。對於夢遊等靈魂不寧的疾病,中醫壹般認為是肝臟的功能有問題。肝藏血管,是全身肌肉的主宰,有促進人體氣機運行,使之通暢的作用。肝臟因其性強,在人體內被稱為“將軍之官”。
肝以陰血為基礎,功能是升肝陽。它的本質是喜歡行氣順暢,但又害怕停滯。肝臟的生理功能與血液和人的情緒活動密切相關。在水谷的潛移默化中,能促進脾胃升降之氣的順暢運行,促進氣血水的正常運行。
肝對應的情緒是怒,陰液是淚。肝臟對人體各處的筋都有維護作用,所以肝功能正常,表現為手指圓潤有光澤。
外面對應肝臟的孔就是眼睛。肝和膽的經脈是由絡脈相連的。
肝臟的生理特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肝強易怒。
古人把肝比作國家的“將軍”。它既有將軍勇敢堅強的壹面,又有急躁、愛動而不靜的性格特點。鑒於肝臟的這些特點,當肝臟發生病變時,就表現為肝氣的變化和異常的亢奮。
由於肝臟的這壹特點,人們往往認為肝臟“用陽代陰”。“體陰”指的是肝臟的外部形態。肝是臟的,臟相對於腑是陰,其次是臟藏血,從我們的現代解剖也可以看出來。肝臟幾乎是人體內血量最大的器官,血屬陰。此外,在中醫理論中,肝臟位於人體三焦通路的下焦,隸屬於陰。所以從這幾個方面來說,肝本身就是陰。
肝“用陽”主要是指肝臟的生理功能。剛才,肝臟在人體中的作用,就像是壹位居高臨下的將軍在給國家帶來和平與穩定,它那雄渾剛毅的氣場象征著充沛的陽氣。再者,火藏於肝,隨著肝氣的增長而上升。其次,肝為風木之臟,大氣多變。主體是能動的,能動的是陽。與其他臟腑不同的是,當其他臟腑功能衰弱時,壹般表現為陽虛,而肝的功能減弱,但往往表現為肝陰不足、肝血虧虛、肝陽上亢。比如頭暈、抽搐等。,我們經常看到的,都是肝陰虛弱,不能引導其進入正常軌道,肝陽失控,導致人體的異常。
肝陰和肝陽要互相扶持。肝臟只是臟而急躁,只有柔肝陰才能平復其暴戾不拘之氣。肝陰也有賴於肝陽的正常工作,氣血才能正常,得到滋養。
第二,肝喜達目的,厭郁。
肝屬木,與自然春發相呼應。在人體內,肝臟也維持著人體氣血在毛發生長中的作用。它很強,容易激動,也容易被壓抑。所以,肝氣要保持平穩的狀態,既不能壓制,也不能太不守規矩。對於人來說,憤怒或抑郁的精神狀態最容易影響肝臟的功能。憤怒可導致肝陽上亢、面紅目赤、頭脹頭痛;情緒低落時,肝氣就會郁結,氣郁結久了,還能化火為熱,導致肝火、肝風等疾病。
第三,肝對應春氣。
人與自然互指,肝屬木,對應自然之春。春天萬物生長,欣欣向榮,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象征。此時天地元氣充沛,有利於人體肝氣的生長和調節。如果春季天氣正常,肝病患者可以借助春季自然之氣逐漸好轉。如果春季天氣異常,主氣的“厥陰穆峰”過多,就會成為壹種邪氣。中醫認為“風”是百病之長,“風”是很多疾病的罪魁禍首。春天的風氣太多也會對肝臟產生不良影響。
肝臟可以保證氣的暢通,調節人體的血量。所以對肝臟的保養主要是從這兩個方面進行,使肝臟的陰陽保持和諧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