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50多種粥。他想:“每天吃壹大碗粥。空腹時胃是空的,會用五谷氣,進補不細,極其軟膩。和胃和胃兼容,是最好的飲食。”
意思是每天早起,空腹虛寒,可以喝壹大碗熱粥,滋養腸胃,又不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
面條是養胃的主食之壹。
面條富含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足夠的能量,在烹飪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分。100克面條煮熟後會變成400克左右,所以能產生強烈的飽腹感。另外,面條可以刺激人的思維活動。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需要壹種碳水化合物占50%的食物,面條就是人的大腦需要的食物。硬質小麥含有B族維生素,可以刺激腦細胞。
大米高溫糊化,使澱粉粒完全崩解,米粒和水融為壹體,煮成粥。
吃粥的時候,胃不需要太多復雜的程序,直接變成食糜就可以了。澱粉酶充分作用後,非常容易消化吸收,不會給腸胃造成負擔。面條養胃的原理和粥差不多。煮得越軟,越容易消化。
養胃吃面或喝粥比較好,最好吃小米粥。
根據不同人的胃況,中醫認為胃喜燥惡寒。
胃氣好的人宜吃粗糧和面食,胃氣弱的人宜吃面粉和米飯、米粒。
如果偶爾肚子著涼,或者吃壞了感覺不舒服,喝粥或者吃面條都是不錯的選擇。兩者都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吸收。
養胃的食物包括以下幾種:
引起胃痛的主要原因有:飲食無節制等不良飲食習慣,經常吃冷飲或冷食。再加上生活節奏快,精神壓力大,更容易導致胃病。
所以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胃寒患者可以多吃辣椒豬肚湯、姜水。
甘薯
紅薯有“補虛、益氣、健脾胃”的功效,能使人“長壽少病”。紅薯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有助於刺激腸胃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保護腸胃。紅薯還富含胡蘿蔔素、鉀、鐵和維生素B6。
小米
《本草綱目》記載小米有“治惡心熱痢,煮粥,益田單,補虛損,開胃”的功效。小米富含鐵和維生素B1,粗糧中膳食纖維含量低,口感細膩,易於消化。
山藥
中醫認為山藥性平味甘,歸肺、脾、胃、腎經。《本草綱目》記載山藥益腎氣,健脾胃。山藥中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助於消化,改善腸胃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