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掌握“三多”原則
白色食物降火。
立冬北方大部分地區開始供暖,幹燥的室內空氣讓人“上火”,我們可以吃壹些白色的食物。中醫認為,潤燥的方法是用來緩解燥熱的。根據五行五色原理,白色食物最能防燥熱。
做菜的時候可以選擇白蘿蔔、白菜、冬瓜、百合、銀耳、蓮藕等。其中,大白菜和蘿蔔是最有效、最經濟的補品,但胃寒的人冬天要少吃。
冬季白色
多吃牛羊肉禦寒。
吃牛羊肉可以禦寒。怕冷的人還可以多吃胡蘿蔔、芋頭等富含無機鹽的根莖,以及海帶、紫菜、菠菜等含碘食物。研究發現,怕冷與體內無機鹽和碘缺乏有關。女性可以多吃含鐵量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菠菜等。
多吃蛋白質提高免疫力。
對於免疫力差的老人和孩子來說,感冒是健康的最大威脅。所以這期間需要補充壹些優質蛋白質。大豆中蛋白質含量最高,魚、蝦、蛋、花生、核桃中蛋白質含量也很豐富。
預防:四個最
冬季患心肌梗塞、心絞痛、中風、心肌梗塞的人數會增加,寒冷會使人的交感神經極度興奮,導致心肌收縮力增強,導致血壓不穩定,出現急性並發癥。所以冬天要堅持按時吃藥和監測血壓。老年人最好隨身攜帶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藥物。如果連續幾天感到乏力、頭暈、胸部不適,應及時就醫。
冬季防病。
哮喘和其他疾病
老年人、吸煙者、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冬季易發作,嚴重者可導致肺氣腫或肺心病,寒冷也易誘發哮喘。這類人除了遵醫囑服藥外,還要註意保暖,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此外還打流感疫苗,減少發作次數。
流感
流感最大的危害是引起並發癥,加重潛在疾病,如心肺疾病,而老年人和患有各種慢性病的人,得了流感後容易出現更嚴重的並發癥,甚至死亡。流感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最好戴口罩,註意衛生,勤洗手,在人多的地方及時打流感疫苗。
冬季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摔傷
下雪天容易骨折摔傷。老年人最好在雨雪天少出門,出門壹定要有人陪同。如果剛剛下過雪,妳最好踩在別人的腳印上。壹旦路面結冰,就像企鵝壹樣邁著小碎步走,讓雙腳平均分擔體重。另外,從膝蓋到臀部的股骨是老年人的致命點。
壹旦滑倒,可以用手撐著。摔倒了不要爬起來,要先檢查摔倒的情況。如果妳背痛,就不要動。盡快撥打120。
保護好五大部位——頸、肩、腰、膝、腳。
寒冷的天氣會給這五個脆弱的部位帶來麻煩,造成頸椎、腰背、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最差,所以更容易著涼,引發感冒。
冬天保護五個部位。
出門盡量穿高領衣服,戴圍巾;晚上睡覺不要露肩。妳可以在肩膀上搭壹條毛巾。腰膝關節不好的人,可以穿護腰或護膝加棉背心;睡覺前用熱水泡腳。
日常生活:早睡,晚上勤喝水。
早睡晚起:《黃帝內經》中有“早睡晚起等太陽”的說法,即冬天要早睡晚起,最好太陽出來後再起床,尤其是老年人。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早睡可以保存陽氣,保持身體溫暖,晚起可以補充陽氣。陽就像是人體的衛士。它們分布在皮膚表面,負責抵禦壹切外來的邪惡,維護人體的安全。
早晚多喝水。
天氣越冷,越應該多喝水:人們呆在溫暖的房間裏,很少出去活動,但這並不意味著人體消耗的水分會減少。冬天氣候幹燥,空氣濕度小,要補充水分。如果喝水少,血液稠度就會高,容易出現血栓等癥狀,引發疾病。冬天多喝水還可以加快新陳代謝,起到抵禦寒冷的作用。
:調整時間以更改方法
選在下午三四點:冬天不僅冷,而且汙染更重,尤其是早上太陽出來之前。冬天鍛煉最好在太陽出來後,下午三四點鐘最合適。
冬季調整運動時間。
熱身時戴口罩:運動會加快呼吸,冷空氣容易引起哮喘。可以在剛運動的時候多穿上衣服和口罩,等身體慢慢變暖後再脫下衣服和口罩。冬季最好的運動方式是慢跑和快走,力量運動要少做,防止拉傷和扭傷。
運動後喝點熱糖水:冬天運動後拉伸,運動後半小時喝點熱糖水,洗個熱水澡。慢性病患者在運動中感到不適,應立即停止,並到醫院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