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如何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

如何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

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環保教育的意義更加深遠。能否在幼兒園開展環保教育,從小啟蒙孩子的環保意識,讓他們長大後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責任和義務,是壹個意義深遠的問題。第壹,營造環境教育的氛圍。壹、營造生態環境:人的生活需要綠色,尤其是孩子。給孩子壹片綠地,壹個水池,壹個花園,盡量在戶外開辟草坪、花園、菜地,利用天然角、動物角,讓孩子體驗種樹、花、草、菜的樂趣,努力營造壹個凈化、美化的教育環境,讓他們萌發愛護環境的感情。(2)裝飾環境布置:可以用在幼兒園的各個角落,設計關於環保的海報,讓孩子在欣賞的過程中受到教育。在室外、樓梯間墻壁、走廊等地方設計以環保為主題的壁畫,在班級張貼“愛護小樹”、“地球是我的家”、“藍色海洋”等環保標語——通過各種方法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利用班級的每個角落宣傳環保知識,宣傳世界環境日、植樹節、愛鳥周、地球日、臭氧日等環保節日的意義和內容海報等。,讓孩子在欣賞的過程中受到教育。再比如,在周圍多做壹些漂亮的花、草、樹,讓孩子陶醉在美好的自然氛圍中,產生壹種愛的感覺。(3)文字環境布置:利用櫥窗、張貼標語向家長宣傳環保知識,宣傳世界環境日、植樹節、愛鳥周、地球日、臭氧日等環保節日的意義和內容。(4)語言音樂環境布置:每周壹次的迷妳廣播也能起到良好的環境宣傳教育作用。通過室內外廣播,鳥聲、動物叫聲、環保歌曲、環保故事等。,與周圍環境形成壹個立體的空間環保教育網絡。既然創造了環境教育環境,教師就應該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將環境教育融入幼兒園創造的環境教育環境中,利用環境布局作為環境教育的教具。如認知活動“自來水從哪裏來?”,除了課堂教育,還可以帶孩子看視頻,講述河水如何進入大型水池、自來水廠、水塔以及千家萬戶的遷移過程,直接觀看,讓孩子印象更深刻。再比如在飯後和課間帶孩子參觀生態環境的布局,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中的各種生物,讓孩子了解大自然中各種生物之間的關系。第二,從孩子玩水開始,在幼兒園開展環境教育,采取讓孩子容易理解和做的方式。壹定要立足於孩子生活的實際,從壹些小事做起,由小到大,由近及遠,開闊孩子的視野,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玩水可以說是孩子們喜歡的壹項活動:喝水的時候看到壹只螞蟻或者小蟲,就用水淋它;當他們看到地上有壹個小坑時,他們會把水倒進坑裏。當他們看到壹個下水道時,他們會把水倒進裏面,看看水是怎麽流走的。當他們洗手時,他們用手指堵住水龍頭,使水飛濺。他們開心地笑,或者把水龍頭開大,自來水噴出來。很快池子就滿了,他們的手會在裏面戲水。真的很好玩。他們怎麽會認為這是浪費水資源呢?為了防止孩子們浪費水,我發起了“節約用水”的主題活動。通過繪畫活動:“設計節水標誌”,貼在水龍頭旁邊,提醒孩子隨時擰緊水龍頭;並進行“地球上的水會不會用完?”討論活動,讓幼兒從地球儀上找出世界上的水地帶,讓幼兒了解海水和淡水的區別,讓幼兒了解地球上淡水資源的缺乏,從而達到教育幼兒節約用水的目的。收集圖片和資料:幹涸的河流、枯死的莊稼、草原上排隊取水的人等。,讓孩子感受到水的重要性,引起他們的同情,產生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感情,懂得節約用水。3.將環境教育滲透到教學中。孩子們壹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幼兒園度過。因此,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老師都應該抓住機會提高孩子的環保意識,教給孩子更多關於環境和環保的新東西,豐富孩子的環保知識。組織他們參加與環保有關的活動,向孩子們介紹壹些環保動態,舉辦環保知識競賽。可以鼓勵孩子和家長收集壹些關於環保的信息,比如剪報、壁畫等。,並通過幻燈片等宣傳工具進行宣傳。這些方法可以大大豐富孩子的環保知識。我們還通過設計壹些環保遊戲來加深孩子的環保意識。比如我們在大班設計了壹個“小貓搬家”的活動,目的是讓孩子知道小貓搬家的原因,樹立保護水質等環保意識。活動開始,老師可以問:小朋友,小貓最喜歡吃什麽?(小魚)小魚是哪裏出生的?然後老師帶孩子們分別去壹條有魚的河和壹條滿是垃圾的河看壹看,然後問孩子們這兩條河裏分別有什麽。老師總結了孩子們的回答後,又問孩子們:“小朋友,居民把垃圾倒在X河邊,水變臟了,魚沒了,小貓抓不到魚吃了怎麽辦?”誰能為小貓做點什麽?總結小朋友的討論:把小貓搬走,買小魚給小貓吃,爬樹,讓爸爸開大卡車把垃圾運走,找壹個保護環境的叔叔,不讓垃圾拿出去...然後遊戲開始,老師先讓孩子們把小貓的家搬過來,然後讓他們用大卡車把垃圾運走。最後,小貓原河裏的垃圾被運走,居民們停止了倒垃圾。河水清澈,小魚遊回來。最後,他們和孩子們壹起做。隨著大班額孩子知識面的擴大,老師也可以嘗試給他們壹些生態平衡的啟蒙教育,引導他們科學地對待和愛護自然界的生物。以前有個小朋友曾經問我:“老師,故事裏,狼和蛇都是反派。為什麽要大家在電視上保護他們?”面對類似的問題,老師可以借機告訴他們,為了維持壹個地區的生態平衡,過度撲殺和過度繁殖對人類環境是有害的,讓孩子初步了解為什麽要保護環境,為什麽要維護生命的生態平衡。同時,在道德教育中,要以環保為載體,從身邊的事做起,愛護自己,愛護周圍的環境,愛護水資源,愛護鳥類,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在環保活動中,開展了爭做“綠色小衛士”、“環保宣傳員”等活動,表揚了在個人衛生、行為習慣、愛護綠化、關愛同學、勇於探索、不怕困難等方面成績突出的孩子們。給幼兒樹立榜樣,讓他們明辨是非,明白道理,自覺付諸於自己的行動,養成習慣。第四,讓孩子參與環保活動。孩子的環保意識必須通過實踐和操作來形成。因此,應該鼓勵孩子參加各種環保實踐活動。例如,有壹次我們在樹下發現了壹只受傷的鳥,我啟發孩子們如何去救它。有的孩子說:“快包起來”,有的孩子說:“把鳥送到我們的動物角……”,於是我組織幼兒幫小鳥包紮,說:“小鳥受了重傷。它可能會在這裏生活壹段時間。誰願意管它?”“我!”“我!”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完成任務,最後只能輪流照顧小鳥。而且每個孩子都全心全意的關心小鳥,經常觀察小鳥的傷口,是否有足夠的食物和水。等小鳥身體恢復了,我會講“小鳥找媽媽”的故事,讓孩子們理解小鳥思念媽媽的心情。問:“我們的鳥兒也想念它們的媽媽。我們該怎麽辦?”孩子們說:“我們把小鳥放了,讓它去找媽媽吧!”“於是,我組織孩子們搞了壹個放飛小鳥的活動。結果,所有的孩子都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小鳥,有的孩子還流下了眼淚!壹次春遊,孩子們都坐在草地上吃飯,清潔工忙著清理地上的落葉。我馬上對孩子們說:“妳們看,孩子們,清潔工多辛苦啊!"孩子們應該把垃圾倒在哪裏?"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應該是倒在垃圾桶裏。”我高興地稱贊他們說:“正如大家所說,如果每個人都到處扔垃圾,我們的公園、草地和道路將成為垃圾站;如果每個人都不到處亂扔垃圾,公園和街道會更幹凈,更漂亮。“晚飯後,孩子們自覺地把垃圾裝進塑料袋,扔進了垃圾桶。5.以家長的理解和參與為支柱,鼓勵孩子參與創造影響其發展的物質環境的不僅僅是幼兒園教育。幼兒園只是孩子受教育影響的環境之壹。家庭是孩子成長更重要的環境。而且由於親子之間不可替代的親情和情感關系,以及家庭影響的先導性和持久性特點,家庭影響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幼兒園。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夥伴,要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理解、支持和積極參與家長,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幼兒園開展的每壹項活動都離不開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參與,所以教師要通過各種渠道向家長介紹我們的活動目標,並及時與家長溝通活動的內容、方式和方法。比如,為了順利開展這項研究,達到預期的研究目的,在開展這項研究之前,教師通過家長會向家長宣傳介紹這項研究的目的,讓家長了解這項研究的意義,取得他們的理解。幼兒園教育改革不僅需要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家長有責任感的參與。為了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讓家長成為幼兒園教育的主角,我們以具體的活動作為橋梁。比如在環保主題活動“地球生病了,我們該怎麽辦?”,為了讓孩子有豐富的感性體驗,老師們動員家長壹起收集地球生病的原因和治療地球的方法。他們有的去街頭、河邊、公園尋找相關信息並用相機拍攝下來,有的去圖書館收集圖片,有的家長和孩子在網上搜索信息,有的在電視上錄制環保宣傳或相關內容。短時間內,家長和孩子壹起收集了很多內容。這說明,沒有家長的支持和參與,孩子是找不到活動素材的。通過本學期的壹系列環境主題活動,發現環境教育重在孩子自身習慣和內心意識的形成。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都有責任和義務在孩子面前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和行為規範。